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故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故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迎新送故见“迎新送旧”。唐·元镇《授马总检校刑部尚书天平军节度使制》:“有迎新送故之困,朝令夕改之烦,自非有为而为,曷若且仍其旧。”
2、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衣服以新为好,身边相伴的人以原来的为好。《晏子春秋·内篇杂上》:“衣莫若新,人莫若故。”
3、他乡遇故知在远里家乡的地方碰到了老朋友。指使人高兴的事。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回:“果然有志竟成,上月被他打死一个,今日又去打虎,谁知恰好遇见贤侄。邂逅相逢,真是‘万里他乡遇故知’可谓三生有幸!”
4、故旧不弃故旧:旧交,旧部下;弃:抛弃。不轻易抛弃老朋友、老部下。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5、袭人故智袭:因袭,套用。智:指计算。套用别人使用过的计策。
6、袭故守常袭:固袭,继承;故:成例;常:常规。因循守旧,照老规矩办事。
7、不弃故旧弃:抛弃;故旧:旧交。不轻易抛弃老朋友。春秋·鲁·孔丘《论语·微子》:“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不求备于一人。”
8、故步不离故步:旧的步法。比喻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上进。清·张履祥《与陈乾初书》:“学者凡事执一时之偶见,信一己之偏私,沾沾自得,吝不肯舍者,率因无所进步,是以故步不离耳。”
9、朝章国故朝廷与国家的典章制度。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孔另境编〈当代文人尺牍钞〉序》:“日记或书信,是向来有些读者的。先前是在看朝章国故,丽句清词,如何抑扬,怎样请托,于是害得名人连写日记和信也不敢随随便便。”
10、诛故贳误谓严惩故意犯罪的人,宽赦无意中犯错误的人。汉·王充《论衡·答佞》:“故曰:刑故无小,宥过无大。圣君原心省意,故诛故贳误。”
11、百思不得其故百:多次;思:考虑,思考;故:原因。指经过百般思索仍旧不能找到其原因。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鸡不代伏,又何以传种至今也。此真百思不得其故矣。”
12、故作镇静指故意装做心情安定。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六章:“小齐自知不妙,却故作镇定:‘怎么,我说的不合适么?’”
13、薄物细故薄:微小;物:事物;故:事故。指微小的事情。西汉 司马迁《史记 匈奴列传》:“薄物细故,谋臣计失,皆不足以离兄弟之欢。”
14、言之有故所说的话有根据。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六》:“其言之有故,其持之成理,上傅会乎经义,使人主中其腊毒而不自知,君子所深恶也。”
15、故家子弟故家:世家大族。昔日官宦人家的子弟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1卷:“王生独自回进房来,对刘氏说道:‘我也是个故家子弟,好模好样,不想遭这一场,反被那小人逼勒!’说罢,泪如雨下。”
16、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让:推辞,拒绝。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秦·李斯《上书秦始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17、九故十亲泛指亲戚朋友。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又不曾相趁着狂朋怪友,又不曾关节做九故十亲。” 元·石德玉《秋胡戏妻》第二折:“爹爹也,全不怕九故十亲笑耻。”
18、他乡故知故知:老朋友,熟人。在异地遇到老朋友或熟人。明 天然智叟《石头点 贪婪汉六院卖风流》:“他乡故知,分外亲热。”
19、重施故伎重新施用过去的伎俩。
20、涤故更新涤除陈旧,换上新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马介甫》:“譬之昨死而今生,须从此涤故更新;再一馁,则不可为矣。”
21、持之有故持:持论;立论;故:根据。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根据。荀况《荀子 非十二子》:“纵情性,安恣睢,禽兽之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22、习故安常指习惯于规。陈炽《〈盛世危言〉序》:“中国乃闭关绝市而不能,习故安常而不可。”
23、习为故常故常:常例。经常如此,养成习惯,就被当作常规了。明·沈德符《野获编·勋戚·沈禄》:“盖承成化以来,滥授冗员,俱以中旨批出,遂习为故常,不以为怪也。”
24、禾黍故宫宫殿成了农田,长满禾黍。形容亡国破败的景象。清 吴趼人《痛史》第17回:“一路上晓行夜宿,只觉得景物都非,不胜禾黍故宫之感。”
25、故人之意故人:旧友。指老朋友的情意。西汉 司马迁《史记 范雎蔡泽列传》:“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
26、蹈故习常见“蹈常习故”。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八回:“生死存亡,近在眉睫,岂可蹈故习常,依违容忍?”
27、故弄玄虚故意耍花招;欺骗人。玄虚:用来掩盖真相;迷惑别人的欺骗手段。韩非《韩非子 解老》:“圣人观其玄虚,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
28、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高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太平天国·洪秀全《原道醒世训》:“是以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29、故技重演老花招或老手法又重新施展。《人民日报》1966.1.7:“所谓‘停止轰炸’,这不过是约翰逊政府的故技重演。”
30、十亲九故形容亲戚朋友很多。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一折:“受千辛万苦,想十亲九故,在三江五湖。”
31、班荆道故班:铺开;道:叙说。用荆铺在地上坐在上面谈说过去的事情。形容老朋友在路上碰到了,坐下来谈谈别后的情况。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与食,而言复故。”杜预注:“班:布也。”
32、故意刁难指有意为难别人。浩然《艳阳天》第28章:“他明知道这个可恶的老头子在故意刁难人,既不能发火现原形,又不知怎么回答好。”
33、同窗故友同窗:同学。老同学,好朋友。元·关汉卿《金线池》楔子:“我有个同窗故友,姓韩名辅臣。”
34、安堵如故堵:墙壁,居所。故:原来的。像原来一样相安无事。汉 荀悦《汉纪 高祖纪》:“吏人皆安堵如故,民争献牛酒。”
35、无故呻吟犹言无病呻吟。比喻无真情实感而故弄文墨。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7回:“感怀触绪,聊赋四章,匪曰无故呻吟,亦长歌当哭之意耳。”
36、倾盖如故偶然结识的新朋友却像友谊深厚的旧故交一样。汉 邹阳《狱中上书自明》:“语曰:‘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
37、安然如故还象原来那样安安稳稳。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你只看这一个,那一个,都是为谁而卒?岂可我做儿的倒安然如故?”
38、三亲六故亲戚故旧的总称。梁斌《播火记》:“谁家没个三亲六故,谁家没个青黄不接的时候?”
39、故作姿态指假装具有艺术效果的姿势或假装的模样。王朔《永失我爱》:“‘我就喜欢你这样。’我冲她背影嚷,‘不怕说实话,就怕故作姿态。’”
40、故纸堆指大量的古旧书籍、资料。含贬义。比喻人埋首研读古书,不知人情世故。《五灯会元 古灵神赞禅师》:“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在这些故纸堆中,有发掘不尽的知识宝藏。”
41、奉行故事奉行:遵照办理;故事:老规矩、老章程。按照老规矩办事。东汉 班固《汉书 魏相传》:“相明《易经》,有师法,好观汉故事及便宜章奏,以为古今异制,方今务在奉行故事而已。”
42、故宫禾黍比喻怀念祖国的情思。《诗经 王风 黍离序》:“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
43、蹈常习故谓按照老规矩和老办法办事。宋·苏轼《伊尹论》:“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
44、虚应故事照例应付,敷衍了事。明 唐顺之《条陈蓟镇练兵事宜》:“无有敢肆欺于圣鉴之所不及而虚应故事者矣。”
45、故宫离黍故宫:从前的宫殿;黍:指粮食作物。比喻怀念故国的情思宋·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46、依然故我依然:依旧;故:原来的。仍旧是原来的我。形容情况仍然没有变化。宋 陈著《贺新郎 次韵戴时芳》:“谁料腥埃妨阔步,孤瘦依然故我。”
47、纳新吐故吸入新鲜的吐出陈旧的。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 吕岩》:“熊经鸟伸,纳新吐故,无七情以夺魂魄。”
48、无缘无故缘:因由;故:原因;缘故。没有任何理由或根据。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4回:“因又说道:‘好好的,从哪里说起!无缘无故白受了一场气!”
49、去故就新就:归于,留下。除去旧的,留下新的。《史记 律书》:“三月也,律中姑洗。”张守节正义:“《白虎通》云:‘沽者,故也。洗者,鲜也。’言万物去故就新,莫不鲜明也。”
50、门生故旧指学生和旧友。《西湖二集·愚郡守玉殿生春》:“妒忌之人因见他门生故旧布满朝班,说他恃宠专权。”
51、微过细故微小的过失和事故。《三国志·魏书·中山恭王传》:“其微过细故,当掩覆之。”
52、鼎新革故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掉旧的,建立拳的。《周易 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53、革故立新见“革故鼎新”。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是以宽厚出名的,讲究忠信。是一个励精图治,革故立新的单于。”
54、钻故纸堆故纸:指古籍。指一味钻研古籍而脱离现实。亦作“钻故纸”、“钻研故纸”。《柏杨杂文集·浊世人间》:“关于这些,我们既没有时间钻故纸堆,也没有能力钻故纸堆,我们只是提醒读者老爷,这种把一半中国人硬生生折丧成残废的文化,至少在中国已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55、深情故剑故剑:比喻结发之妻。结发夫妻情意浓厚。指不喜新厌旧。《汉书·外戚传上》:“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亦未有言。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指,白立许倢伃为皇后。”
56、袭故蹈常袭:沿袭;故:老办法;蹈:踩,引伸为遵循;常:常规,老规矩。因循守旧,照老规矩办事。宋·苏轼《伊尹论》:“后之君子,蹈常而袭故,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
57、非亲非故故:老友。不是亲属,也不是熟人。表示彼此没有什么关系。唐 刘肃《大唐新语 刚正》:“臣必以韦擢与盗非亲非故,故当以货求耳。”
58、无亲无故没有亲属和故旧。形容孤单。曹禺《雷雨》第二幕:“她一个单身人,无亲无故,带着一个孩子在外乡,什么都做。”
59、明知故犯明知不对;却故意违犯。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问:‘一切生灵具有佛性,既有佛性,为甚么却撞入驴胎马腹?’师曰:‘知而故犯。’”
60、弃故揽新抛弃旧的,吸收新的。清·曾国藩《黄仙峤前辈诗序》:“间以其余发为诗章,又能弃故揽新,约言丰义,而先生曾不以自鸣,退然若无以与于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