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故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1、故作镇静 | 指故意装做心情安定。 |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六章:“小齐自知不妙,却故作镇定:‘怎么,我说的不合适么?’” |
| 2、故步自画 | 犹故步自封。 | 郭沫若《文艺论集·论中德文化书》:“我国自印度思想输入以后,几千年来溺佛者遁世无营,避佛者亦故步自画。” |
| 3、袭凡蹈故 | 袭:因袭;蹈:蹈袭。因袭俗套,循蹈旧轨。 | 明·方孝孺《与舒君书》:“世人或不察其立辞之说,而徒取其所谓袭凡蹈故,缀缉成篇者。” |
| 4、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 | 让:推辞,拒绝。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 清·张岱《岱志》:“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未到泰山者,泰山壁立千丈,不藉寸土,栉沐甚净。” |
| 5、深情故剑 | 故剑:比喻结发之妻。结发夫妻情意浓厚。指不喜新厌旧。 | 《汉书·外戚传上》:“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亦未有言。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指,白立许倢伃为皇后。” |
| 6、故技重演 | 老花招或老手法又重新施展。 | 《人民日报》1966.1.7:“所谓‘停止轰炸’,这不过是约翰逊政府的故技重演。” |
| 7、知而故犯 | 故:故意。知道不对,却故意违犯。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19卷:“问:‘一切含灵具佛性,既有佛性,为什么却撞入驴胎马腹?’师曰:‘知而故犯。’” |
| 8、案堵如故 | 案堵:同“安堵”,安居。形容秩序良好,百姓和原来一样安居乐业。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
| 9、钻研故纸 | 故纸:指文籍,古书。讽刺脱离实际,一味读古书的人。 | 清·张岱《讨蠹鱼檄》:“钻研故纸,信煮字真可疗饥。” |
| 10、变故易常 | 改变传统的法制和准则。 | 《逸周书 史记》:“好变故易常者亡,昔阳氏之君,自伐而好变,事无故业,官无定位,民运于下,阳氏以亡。” |
| 11、门生故吏 | 故吏:过去的吏属。指学生和老部下。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 |
| 12、无缘无故 | 缘:因由;故:原因;缘故。没有任何理由或根据。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4回:“因又说道:‘好好的,从哪里说起!无缘无故白受了一场气!” |
| 13、钻故纸堆 | 故纸:指古籍。指一味钻研古籍而脱离现实。亦作“钻故纸”、“钻研故纸”。 | 《柏杨杂文集·浊世人间》:“关于这些,我们既没有时间钻故纸堆,也没有能力钻故纸堆,我们只是提醒读者老爷,这种把一半中国人硬生生折丧成残废的文化,至少在中国已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
| 14、遗黎故老 | 指前朝留下的历经世变的老人。 | 明·宋濂《曾君石表碑》:“当宋初改物,遗黎故老犹有存者。” |
| 15、去故就新 | 就:归于,留下。除去旧的,留下新的。 | 《史记 律书》:“三月也,律中姑洗。”张守节正义:“《白虎通》云:‘沽者,故也。洗者,鲜也。’言万物去故就新,莫不鲜明也。” |
| 16、不经世故 | 经:经历;世故:人情世事的变故。形容缺乏为人处世的经验。 | 鲁迅《花边文学 序言》:“然而他们不经世故,偶尔‘忘其所以’也就大碰其钉子。” |
| 17、禾黍故宫 | 宫殿成了农田,长满禾黍。形容亡国破败的景象。 | 清 吴趼人《痛史》第17回:“一路上晓行夜宿,只觉得景物都非,不胜禾黍故宫之感。” |
| 18、言之有故 | 所说的话有根据。 |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六》:“其言之有故,其持之成理,上傅会乎经义,使人主中其腊毒而不自知,君子所深恶也。” |
| 19、故封识 | 原来封存的标记。 | |
| 20、习故安常 | 指习惯于规。 | 陈炽《〈盛世危言〉序》:“中国乃闭关绝市而不能,习故安常而不可。” |
| 21、按堵如故 | 形容秩序良好,百姓和原来一样安居乐业。 | 《汉书 高帝纪上》:“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吏民皆按堵如故。”颜师古注:“应劭曰:‘按,按次第。堵,墙堵也。’言不迁动也。” |
| 22、厌故喜新 | 讨厌旧的,喜欢新的。 | 《问答上》:“使天地大义有所废阙,而厌故喜新,败亡相寻而不悟也。” |
| 23、玩故习常 | 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 宋·陈亮《论励臣之道》:“岂群臣乐于负陛下哉!特玩故习常,势流于此而不自知也。” |
| 24、踏故习常 | 谓因袭守旧,安于现状。 | 李大钊《民彝与政治》:“而吾民族思想之固执,终以沿承因袭,踏故习常,不识不知,安之若命。” |
| 25、故步不离 | 故步:旧的步法。比喻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上进。 | 清·张履祥《与陈乾初书》:“学者凡事执一时之偶见,信一己之偏私,沾沾自得,吝不肯舍者,率因无所进步,是以故步不离耳。” |
| 26、送故迎新 | 旧指欢送卸任的官吏,迎接新来接替的官吏。后也用于一般人事往来。 |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嘉传》:“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 |
| 27、国家多故 | 故:事故,变故。国家连续出现重大事故。形容国家局势不安定。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钟会传》:“方国家多故,未遑修九伐之征也。” |
| 28、故宫离黍 | 故宫:从前的宫殿;黍:指粮食作物。比喻怀念故国的情思 | 宋·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
| 29、故旧不弃 | 故旧:旧交,旧部下;弃:抛弃。不轻易抛弃老朋友、老部下。 | 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
| 30、虚应故事 | 照例应付,敷衍了事。 | 明 唐顺之《条陈蓟镇练兵事宜》:“无有敢肆欺于圣鉴之所不及而虚应故事者矣。” |
| 31、毛举细故 | 烦琐地列举细小事情,加以责难或攻击。 | 《明史 叶向高传》:“忠贤乃时毛举细故,责向高以困之。” |
| 32、自我作故 | 由我创新,不循旧法。 | 唐 刘知几《史通 称谓》:“唯魏收远不师古,近非因俗,自我作故,无所宪章。” |
| 33、不主故常 | 故常:旧的常规、习惯。不拘于老的一套。 |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天运》:“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故常。” |
| 34、温故知新 | 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体会和发现新的东西。形容回顾过去;认识现实。温:温习;故:旧的。 |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 35、无故呻吟 | 犹言无病呻吟。比喻无真情实感而故弄文墨。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7回:“感怀触绪,聊赋四章,匪曰无故呻吟,亦长歌当哭之意耳。” |
| 36、袭人故智 | 袭:因袭,套用。智:指计算。套用别人使用过的计策。 | |
| 37、薄物细故 | 薄:微小;物:事物;故:事故。指微小的事情。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匈奴列传》:“薄物细故,谋臣计失,皆不足以离兄弟之欢。” |
| 38、袭人故技 | 袭:因袭,套用;故:过去。沿用别人使用过的伎俩。 | |
| 39、十亲九故 | 形容亲戚朋友很多。 | 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一折:“受千辛万苦,想十亲九故,在三江五湖。” |
| 40、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高 | 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 太平天国·洪秀全《原道醒世训》:“是以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
| 41、非亲非故 | 故:老友。不是亲属,也不是熟人。表示彼此没有什么关系。 | 唐 刘肃《大唐新语 刚正》:“臣必以韦擢与盗非亲非故,故当以货求耳。” |
| 42、无亲无故 | 没有亲属和故旧。形容孤单。 | 曹禺《雷雨》第二幕:“她一个单身人,无亲无故,带着一个孩子在外乡,什么都做。” |
| 43、老于世故 | 老于:老练;有经验;世故:处世的经验。老练而又富于处世经验。 | 唐 韩愈《石鼓歌》:“中朝大官老于事。” |
| 44、故作玄虚 | 犹故弄玄虚。 | 《十月》1981年第1期:“‘你知道我们两个之间的关系吗?’我眉毛一扬,故作玄虚地问她。” |
| 45、故人之情 | 故人:旧友。指老朋友的情意。 | 唐·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 46、倾盖如故 | 偶然结识的新朋友却像友谊深厚的旧故交一样。 | 汉 邹阳《狱中上书自明》:“语曰:‘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 |
| 47、革故鼎新 | 除去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改革。革:改革。故:旧的。 | 《周易 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
| 48、明知故犯 | 明知不对;却故意违犯。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问:‘一切生灵具有佛性,既有佛性,为甚么却撞入驴胎马腹?’师曰:‘知而故犯。’” |
| 49、俭故能广 | 平素俭省,所以能够富裕。 | 《老子》:“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
| 50、故家乔木 | ①谓世家的人才、器物必定出众。②喻指乡贤。 | 《儒林外史》第四回:“余大先生道:‘自古说:“故家乔木。”果然不差。就如尊府这灯,我县里没不第二副。’” |
| 51、羌无故实 | 指诗文不用典故或没有出处,也比喻没有根据。 | 南朝 梁 钟嵘《诗品》中卷:“'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 |
| 52、去故纳新 | 犹言去旧迎新。 |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以迎新年,相聚酣饮,留宿岁饭,至新年十二日,则弃之街衢,以为去故纳新也。” |
| 53、持之有故 | 持:持论;立论;故:根据。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根据。 | 荀况《荀子 非十二子》:“纵情性,安恣睢,禽兽之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
| 54、江山如故 | 故:从前。高山大河面貌依旧。多用于比喻物是人非。 | 明·胡文焕《泰和记·苏子瞻泛游赤壁》:“叹兴亡,江山如故,何处觅曹郎。” |
| 55、故弄玄虚 | 故意耍花招;欺骗人。玄虚:用来掩盖真相;迷惑别人的欺骗手段。 | 韩非《韩非子 解老》:“圣人观其玄虚,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 |
| 56、吸新吐故 | 吸进新气,吐出浊气。 | 汉·王吉《谏昌邑王疏》:“吸新吐故以练臧,专意积精以适神,于以养生,岂不长哉!” |
| 57、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 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商君列传》:“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
| 58、故剑情深 | 故剑:比喻结发之妻。结发夫妻情意浓厚。指不喜新厌旧。 | 《汉书·外戚传上》:“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亦未有言。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指,白立许倢伃为皇后。” |
| 59、喜新厌故 | 见“喜新厌旧”。 | 《清史稿·王茂荫传》:“今行大钱,颇见便利,盖喜新厌故,人情一概。” |
| 60、不弃故旧 | 弃:抛弃;故旧:旧交。不轻易抛弃老朋友。 | 春秋·鲁·孔丘《论语·微子》:“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不求备于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