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高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高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高低不就就:成。高者无力得到,低者又不屑迁就。形容求职或婚姻上的两难处境。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7卷:“因此高低不就,把女儿直挨到一十八岁,尚未许人。”
2、远走高飞向远处走;向高处飞。多指摆脱困境;寻找光明的前途。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卓茂传》:“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
3、堂高级远堂:厅堂;级:台阶。比喻尊卑有定规。《晋书·刘寔传》:“夫堂高级远,主尊相贵。”
4、高举深藏指避世隐居。明·无名氏《拔宅飞升》第三折:“者莫他高举深藏,你看我驾天风定然赶上,则好去深渊中躲避灾殃。”
5、高头讲章经书正文上端留有较宽空白,刊印讲解文字,这些文字称为“高头讲章”《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先生见了那没头没脑辟空而来的十五个大字,正不知从那里开口,才入得进这中庸两个字,只得先看了一遍高头讲章,照着那讲章往下敷衍半日,才得讲完。”
6、戴高帽儿见“戴高帽子”。《儿女英雄传》第八回:“那姑娘道:我这个人虽是个多事的人,但是凡那下坡走马、顺风使船,以至买好名儿、戴高帽儿的那些营生我都不会作。”
7、驷马高车驷马:一车所驾的四匹马。套着四匹马的高盖车。旧时形容有权势的人出行时的阔绰场面。也形容显达富贵。东汉 班固《汉书 于定国传》:“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
8、高人胜士指人品清高脱俗,不贪慕虚名利禄的人。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制作楷模》:“或有逸品,皆高人胜士寄兴寓意者,当求之笔墨之外,方为得趣。”
9、高楼大厦指高大豪华的房屋建筑。元 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亲戚同高楼大厦,朋友共肥马轻车。”
10、高头大马指体形高大的马。也比喻人的体形高大。清 禇人获《隋唐演义》第十一回:“这个人浑身都是新衣服,铺盖齐整,随身有兵器,骑的是高头大马。”
11、功高盖世功劳极大,当代没人能比。唐浩明《曾国藩》第二部第二章:“小人在江湖上,到处听说将军功高盖世。”
12、弛高骛远犹好高骛远。比喻不切合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清李渔《闲情偶寄 器玩 制度》:“但其构思落笔之初,未免弛高骛远。”
13、高步通衢见“高步云衢”。《石季龙载记上》:“朕闻良臣如猛兽,高步通衢而豺狼避路,信矣哉!”
14、高尚娴雅文雅、优美的动作与才艺。
15、高人一筹高人:比一般人高;筹:筹码。比一般人高出一个筹码。指胜过别人。明·归有光《震川集·别集·七·与沈敬甫七首》:“圹志、子建云亦似。但千古哭声未尝不同,何论前世有屈原,贾生耶?以发吾之愤愤而已!钦甫云:更似高人一筹也。”
16、高才硕学学:学问。才能高超,学问广博。唐·李纲《谏高祖不伶人为近侍疏》:“方今新定天下,开太平之业,起义功臣,行赏未遍;高才硕学,犹滞草莱。”
17、攀高谒贵攀:攀附;谒:进见。攀附结交地位高贵的人。明·汤显祖《牡丹亭·遇母》:“嫁寒儒客店里孤栖,又著他攀高谒贵。”
18、足高气扬犹言趾高气扬。语本《战国策·齐策三》:“公孙戍趋而去。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战国策·齐策三》:“公孙戍趋而去。 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
19、高位重禄见“高位厚禄”。宋·苏轼《策略五》:“圣人知其然,是以去苛礼而务至诚,黜虚名而求实效,不爱高位重禄以致山林之士。”
20、高才大德高才:有杰出的才能。大德:有极高尚的品德。才能和品德都很好。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贤弟,论你高才大德,博学广文,为何不进取功名。”
21、高枕无虞垫高了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平安无事,不用担忧。唐·陆贽《请减京东水运收脚价于讼边州镇储蓄军粮事宜状》:“然后可以扞寇雠,护氓庶,蕃畜牧,辟田畴,天子惟务择人而任之,则高枕无虞矣。”
22、引吭高唱吭:嗓子,喉咙。喉咙高声歌唱。王蕙玲《人间四月天》第二卷一:“一个叫花子又从后台我来一根连响棍,边敲边唱。志摩也引吭高唱一曲英国民歌。”
23、讳莫高深隐瞒得很紧,不让别人知道。
24、巴结高枝高枝:比喻权贵。向权贵献媚取宠。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我也不怕人笑话我奴才亲戚混巴高枝儿,我今日可算认定了干娘咧。”
25、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语助词;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26、言高语低说话不知轻重,没有分寸。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三折:“店小二云:‘小人早晚言高语低,耽待些儿。’”
27、高垒深堑垒:军营四周的堡寨;堑:壕沟。高高的堡垒,深深的护城河。形容防卫坚固。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郎中郑忠乃说止汉王,使高垒深堑,勿与战。”
28、山高皇帝远指王法管辖不到。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你们山高皇帝远,干的好事,只当我姓白的不知道?”
29、手高手低形容用手或用一般的器皿分东西,难免多少有出入。
30、高自期许比喻自高自大,自以为是。梁实秋《饮酒》:“狂言‘酒压胶济一带,拳打南北二京’,高自期许,俨然豪气干云的样子。”
31、心高气傲态度傲慢,自以为高人一等。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安老爷这一开口,原想姑娘心高气傲,不耐烦去详细领会邓九公的意思。”
32、年事已高年事:年纪。指一个人的岁数已经很大了。《南史·虞荔传》:“卿年事已高,气力稍减。”
33、严师出高徒严:严厉,严格。严格的师傅才能培养出手艺高强的徒弟
34、飞遁鸣高飞遁:指隐退。远离尘俗,自鸣清高。三国·魏·曹植《七启》:“飞遁离俗。”
35、风急浪高形容风浪很大。《文汇报》1992.3.2:“出海口附近波涛汹涌,风急浪高。”
36、至高至上至:最。最高,无可再高。茅盾《子夜》:“吴荪甫忍不住笑了。范博文向来的议论——伧俗的布尔乔亚不懂得至高至上神圣的艺术云云。”
37、不知天高地厚不了解事物的复杂性,形容狂妄无知。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4回:“如今年过知非,想起幼年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话来,真觉愧悔。”
38、天高地远形容极其高远。比喻差距特别大。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折:“今可去觅鸾胶续断弦,遮莫你上碧霄下黄泉,赤紧的天高地远。”
39、足高气强见“足高气扬”。明·冯梦龙《智囊补·明智·伐卫》:“妾望君之人也,足高气强,有伐国之志也。”
40、贵人眼高贵人:地位显贵的人;眼高:藐视一切。指地位高贵的人瞧不起他人。鲁迅《故乡》:“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41、佛高一尺,魔高一丈原为佛家告诫修行者,要警惕外界诱惑。佛,指佛法;魔,指魔法。后用以比喻一方势力(多指正义的)增长,与之对立的另一方势力(多指非正义的)则加倍增长。明 李贽《与梅衡湘书》:“‘佛高一尺,魔高一丈。’昔人此言,只要人知有佛即有魔,如形之有影,声之有响,必然不相离者。”
42、高步云衢步:行走;衢:大路;云衢:云中大路,比喻显位。原指官居显位。后也指科举登第。《晋书 郤诜阮种等传论》:“郤诜等并韫价州里,袖然应召,对扬天问,高步云衢,求之前哲,亦足称矣。”
43、高天厚地①比喻长久。②比喻深重。明·吴承恩《贺金耻齐翁媪齐寿障词》引:“高天厚地,共启长年。”
44、不知高低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吕洞宾飞剑斩黄龙》:“洞宾见了,叫声好,不知高低。”
45、高才大学高才:才能杰出。大学:学识渊博。才能高超,学识渊博。亦作“高才博学”、“高才硕学”。晋·葛洪《抱朴子·辨问》:“且夫周孔,盖是高才大学之深远者耳。”
46、高飞远翔飞得既高有远。比喻前程远大。汉 刘向《说苑 尊贤》:“鸿鹄高飞远翔,其所恃对者六翮也。”
47、万丈高楼从地起比喻凡事要从打基础做起。沈从文《新与旧》:“‘万丈高楼从地起’,同队人也觉得这家伙将来不可小觑。”
48、攀高结贵见“攀高接贵”。《儒林外史》第十七回:“我死之后,你一满了服,就急急的要寻一头亲事,总要穷人家的儿女,万不可贪图富贵,攀高结贵。”
49、高才远识才能高超,见识深远。《三国志·魏志·和洽传》“清醇有鉴识”裴松之注引三国·魏·周斐《汝南先贤传》:“召陵谢子微,高才远识。”
50、高飞远遁制摆脱不利的环境,躲避到远防去。同“高飞远走”。清 孔尚任《桃花扇 辞院》:“事不宜迟,趁早高飞远遁,不要连累别人。”
51、心存高官,志在巨富存:想念。一心想做高官,大富大贵。明·李贽《焚书·又与焦弱侯》:“彼以为周、程、张、朱者,皆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
52、水阔山高阔:宽,广阔,指有广阔的水面和高大的山脉隔着,不得相通。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山坡里羊一套>》:“音书谁送,知隔着关山几重,见面今水阔山高,促急里怎觅鳞鸿。”
53、高官显爵显:显要,显赫;爵:爵位,官爵。官职很高,爵们显赫。明·徐元《八义记·猜忌赵宣》:“顺我者高官显爵,逆我者灭族亡身,正是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54、高下在口犹言信口雌黄。《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三年》:“三班吏丛猥,老胥抱文书升堂取判者,皆高下在口,异时长官漫不省察,谨占署而已。”
55、高飞远集制摆脱不利的环境,躲避到远防去。语出战国 楚 屈原《九章 惜诵》:“欲高飞而远集兮,君罔谓女何之?”汉 东方朔《七谏 怨世》:“欲高飞而远集兮,恐离罔而灭败。”
56、高情迈俗迈:超过,超逸。情致高雅脱俗。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唐》:“野逸不群,高情迈俗,张藻之亚也。”
57、秋高气肃形容秋日晴空高朗,气候凉爽宜人。宋 张抡《醉落魄 咏秋》词之四:“秋高气肃,西风又拂盈盈菊。”
58、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高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太平天国·洪秀全《原道醒世训》:“是以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59、高谈虚论高妙空洞、不切空际的议论。《六韬·上贤》:“不图大事,贪利而动,以高谈虚论,说于人主,王者慎勿使。”
60、肥遁鸣高退隐避世,自以为清高。清 刘鄂《老残游记》第六回:“昨儿听先生鄙薄那肥遁鸣高的人,说道:‘天地生才有限,不宜妄自菲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