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恩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恩甚怨生 | 给予太多的恩惠,反而会引起怨恨。 | 《亢仓子·用道》:“恩甚则怨生,爱多则憎至。” |
2、负德孤恩 | 缺少恩义。 | 宋·李觏《闵雨诗》:“安知愚下鬼,负德孤恩难制指,弄天之权侮人命。” |
3、恩恩相报 | 用恩惠报答恩惠;把有利于人的行为回报给有恩于己的人。 | 明·罗贯中《平妖传》第十一回:“曾有病,他割下腿上的一片精肉煎汤我吃,我就好了……我会去救他,正是恩恩相报。” |
4、恩同再生 | 恩:恩德。比喻恩情极大,像使自己再生一样。 | 刘流《烈火金刚》第17回:“他不愿意离开他这个恩同再生的母亲。” |
5、感恩荷德 | 感:感激;荷:承受。感激别人的恩惠和好处。 | 宋·张孝祥《代楤得居士上相府书》:“且禄优足以仁族,事简足以养疴,使某自谋,不过如此。感恩荷德,负戴靡胜!” |
6、惨礉少恩 | 惨礉:惨急,用法严酷;恩:恩情。形容用法严酷,不近人情。 | 西汉·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 |
7、背义负恩 | 指背弃道义,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德。 | 《旧唐书 乔琳传》:“上以其累经重任,顿亏臣节,自受逆命,颇闻讥谐悖慢之言,背义负恩,固不可舍,命斩之。” |
8、恩同父母 | 恩:恩惠;同:如同。待人的好处、恩惠之大如同父母一样。 | 唐·陈子昂《为张著作谢父官表》:“伏惟神皇陛下,恩同父母,矜照恳诚,信其赤心,实有馨竭。” |
9、知遇之恩 | 给予赏识或重用的恩情。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 |
10、恩威并用 | 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现也指掌权者对手下人,同时用给以小恩小惠和给以惩罚的两种手段。 | 《三国志 吴书 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
11、忘恩失义 | 犹忘恩负义。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二回 :“李固道:‘我不是忘恩失义的人,慢慢地报答你两个。’” |
12、恩怨分明 | 恩:恩惠;怨:仇恨。对于恩惠和仇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毫不含糊。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回:“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 |
13、恩人相见,分外眼青 | 分外:格外;眼青:亲热。形容恩人见面,格外亲热。 | 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 侯官县烈女歼仇》:“尝言恩人相见,分外眼青。姚氏一见知心人,回瞋作喜。” |
14、再造之恩 | 再造:再生。象救了自己性命那样大的恩德。 | 《宋书 王僧达传》:“再造之恩,不可妄属。” |
15、孤恩负义 | 背弃恩义。 | 《后汉书·张俊传》:“臣孤恩负义,自陷重刑,情断意讫,无所复望。” |
16、恩爱夫妻 | 恩:亲爱。指相亲相爱的夫妻。 | 汉 苏武《诗四首》:“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
17、恩山义海 | 恩爱像高山一样重,情义像大海一样深。形容恩惠深,情义重。 | 宋·晁端海《卜算子》:“恩义重如山,情意深如海。假使黄金北斗高,这一分,何由买?” |
18、知恩报德 | 受别人的恩惠,心存感激意图报答。 | 《群英类选·〈红蕖记·触身谐配〉》:“可怜见咱魂销尽,知恩报德情难混。” |
19、一饭之恩 | 一餐饭的恩德。指小恩。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八卷:“世上如此之人,就是至亲切友,尚且反面无情,何况一饭之恩,一面之识?” |
20、恩将仇报 | 将:拿;把;报:报答。受了别人的恩惠却用仇恨来报答。形容忘恩负义。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亏这官人救了性命,今反恩将仇报,天理何在!” |
21、感恩戴义 | 感:感激;戴:尊敬,推崇。感激别人的恩惠和好处。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
22、千恩万谢 | 一再表示感恩和谢意。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四回:“李助是个星卜家,得了银子,千恩万谢的辞了范全、王庆,来到段家庄回复。” |
23、恩重如山 | 恩情像高山一样厚重;形容恩义极为深重。 | 宋 陆游《删定官供职谢启》:“及瓜以往,曾无累月之淹。恩重如山,感深至骨。” |
24、负恩忘义 | 见“负恩背义”。 | 元·施惠《幽闺记·虎头遇旧》:“紧降阶,释缚扶将起,是兄弟负恩忘义。” |
25、恩重丘山 | 恩:恩惠。恩情像高山一样厚重,形容恩义极为深重。 | 宋 陈亮《谢曾察院启》:“上下交攻,命危丝发;是非随定,恩重丘山。” |
26、恩恩爱爱 | 形容夫妻感情深厚或骨肉亲情。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聪明勤谨,父子恩恩爱爱,不教而善。” |
27、泽深恩重 | 泽:恩泽,德泽。德泽深远,恩情厚重。 | 唐·张说《谢京城东亭子宴送表》:“当陛下圣明之朝,事出非常,泽深恩重,今者誓将沥血,未足竭诚,徒欲杀身。岂能报答。” |
28、负恩背义 | 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 《新唐书·列女传·杨庆妻王氏》:“今负恩背义,自为身谋,可若何?” |
29、遗恩馀烈 | 前人遗留下的恩德功业。 | |
30、法外施恩 | 施:施行,给予。超越法律而给予恩惠。指宽大处理,免施刑罚。 |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鳌拜》:“仍照皇祖所降谕旨,给予一等男爵,世袭罔替,已足以示国家法外施恩,旧勋之意矣。” |
31、感恩怀德 | 感激别人的恩德。 | 《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南朝·宋·裴松之注:“古之舍生取义者,必有理存焉,或感恩怀德,投命无悔,或利害有机,奋发以应会,诏所称聂政、介子是也。” |
32、义重恩深 | 恩惠、情义极为深重。 | 唐 吕颂《代郭令公谢男尚公主表》:“事出非常,荣加望外,恩深义厚,何以克堪;糜躯粉骨,不知所报。” |
33、大恩大德 | 恩:恩惠;德:恩德,好处。巨大的恩德,形容恩泽深厚。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若非妹丈救我性命,必作异乡之鬼矣。大恩大德,将何补报!” |
34、德洋恩普 | 谓德泽优渥普及。 | 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盖闻中国有至仁焉,德洋恩普,物靡不得其所。” |
35、罔极之恩 | 罔:无,没有。极:尽头,到头了。恩:恩情,恩德。极大的恩德。旧时用以颂扬父母养育子女的恩德无穷无尽。 | 《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唐·陈子昂《唐故朝议大夫梓州长史杨府君碑》:“缅维罔极之恩,思崇永锡之道” |
36、辜恩背义 | 辜:辜负;背:违反,违背。辜负别人的恩德,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情。 | 宋·乐史《绿珠传》:“今为此传,非徒述美丽,窒祸源,且欲惩戒辜恩背义之类也。” |
37、背恩弃义 | 指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同“背恩忘义”。 | 汉 桓宽《盐铁论 未通》:“反以身劳民,民犹背恩弃义而远流亡。” |
38、负德辜恩 | 辜负了别人对自己的恩德。 | 汉·李陵《答苏武书》:“陵虽孤恩,汉亦负德。” |
39、市恩嫁怨 | 市:买;市恩:讨好;嫁:转嫁。一面讨好别人,一面把怨恨转嫁给他人。 | 《宋史·吕大防传》:“不市恩嫁怨,以邀声誉,凡八年,始终如一。” |
40、恩德如山 | 比喻恩德极为深生。 | 明·周楫《西湖二集·寿禅师两生符宿愿》:“老夫垂死之命恩人救援,恩德如山,无可图报。” |
41、隆恩旷典 | 隆:浑厚;旷:空绝。稀有难逢的厚恩和礼遇。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6回:“老爷隆恩旷典,着众婢子出来择配,以了终身,也是千古奇逢,难得的快事。” |
42、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 | 送一斗米救人,人会怀感恩。送一石米给人会使人贪得无厌而反目成仇。指对人帮助要看时机与对象。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2回:“郭先生,自古‘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这是我们养他的不是了!” |
43、负恩昧良 | 昧:隐藏;良:良心。辜负恩情,泯灭良心。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回:“不意今日群芳大放,彼独无花。负恩昧良,莫此为甚。” |
44、煦伏之恩 | 煦伏:鸟卵在羽翼下受孵化。比喻养育之恩。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少蒙翼卵煦伏之恩,长含鸱枭反逆之性,背弃天施,罪恶极大。” |
45、恩深似海 | 恩德情义极为深重。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海誓山盟,各无他志。真个恩深似海无底,义重如山义更高。” |
46、恩重泰山 | 恩情深厚,比泰山还重。 | 宋·刘攽《彭城集·次韵孙少述二首》:“君思重泰山,未有毫发酬。” |
47、湛恩汪濊 | 谓恩泽深厚。 | |
48、恩威并济 | 恩德与威势同时并行。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6回:“以为恩威并济,内外兼筹,布置得七平八稳,可以任我欲为了。” |
49、劬劳之恩 | 谓父母辛劳养育子女之恩。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9回:“在京师图个荫子封妻,光耀祖宗,报答父母劬劳之恩。” |
50、恩威并重 | 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 | 《三国志·吴书·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
51、掠美市恩 | 掠美:夺取别人的美名或功绩以为己有。市恩:买好,讨好。用别人的东西来买好。 |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二九:“所谓曲意徇物,掠美市恩,其用心要作甚?” |
52、旧爱宿恩 | 旧:已往;宿:通“夙”,平常。以往的眷爱和恩情。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皓传》:“休以旧爱宿恩,任用兴、布,不能拔进良才。” |
53、恩深爱重 | 恩德情义极为深重。 | 京剧《白蛇传》第16场:“素贞与许郎恩深爱重……望求老禅师放他出来,夫妻重聚。” |
54、骨肉之恩 |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关系;恩:亲爱。比喻至亲之间的深厚感情。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8回:“孤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恩,委卿以兵马之重乎?” |
55、背恩忘义 | 背:背叛。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 | 《晋书 忠义传序》:“虽背恩忘义之徒不可胜载,而蹈节轻生之士无乏于时。” |
56、恩断意绝 | 恩:恩惠,恩情;意: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 | 明 无名氏《认金梳》第一折:“你若得见了你的亲娘,莫漏泄,休将我恩断意绝,可怜我无家无业。” |
57、卖法市恩 | 市:买。指玩忽法律而随意宽恕罪犯以求得好处。 | 元 白仁甫《梧桐雨》楔子:“某也惜你骁勇,但国有定法,某不敢卖法市恩。送你上京,取圣断,如何?” |
58、义山恩海 | 恩义像海一样深,像山一样高。 | 元·柯丹丘《荆钗记·忆母》:“欣然便周全助路费,召共居,感此义山恩海深难弃。” |
59、一日夫妻百日恩 | 一旦结为夫妻,就有经久不衰的深厚恩情。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3回:“常言一日夫妻百日恩,相随百步也有徘徊之意,一个热突突人儿,指头儿似的少了一个,如何不想不疼不思念的!” |
60、小恩小惠 | 小恩情;小实惠。比喻给人一些微小的好处以达到收买人心的目的。恩:恩情;惠:实惠。 | 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偶有一个狡猾的民贼出来,略用些小恩小惠来抚弄他,他便欢天喜地感恩戴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