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对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对不起 | 表示抱歉的客套话。 | 曾朴《孽海花》第30回:“明明雯青为自己而死,自己实在对不起雯青,人非木石,岂能漠然!” |
2、应时对景 | 应:适合;对:相合。适合当时的情景。 | 清·曾朴《孽海花》第八回:“应时对景,我们各贺一杯,你再说飞觞吧。” |
3、死无对证 | 对证:核实。当事人已死,无法核对事实。 | 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那厮死了,可不好了,你做的个死无对证。” |
4、事无不可对人言 | 言:说。没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公开 | 《宋史·司马光传》:“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 |
5、左对孺人,顾弄稚子 | 孺人:对妇女的尊称,借指妻子;稚子:幼儿。左边对着妻子,右边看顾小孩。指家庭生活。 |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青门种瓜人,左对孺人,顾弄稚子,忆侯门似海,珠履杂遢之盛事。” |
6、三曹对案 | 指审问对质。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1回:“第一殿秦广大王即差鬼使催请陛下,要三曹对案。” |
7、对症下药 | 症:病症;下药:用药。医生针对病人的病情开方用药。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具体有效措施。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41卷:“克己复礼,便是捉得病根,对证下药。” |
8、新亭对泣 | 新亭: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的南面;泣:小声哭。表示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的心情。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 |
9、牛农对泣 | 睡在牛衣里,相对哭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 | 《汉书 王章传》:“初,章为渚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 |
10、临风对月 | 面对清风明月。形容所处的景色非常容易引发人的思绪。 | 元·丘处机《沁园春·示众》词:“向碧岩古洞,完全性命,临风对月,笑傲希夷。” |
11、相对如宾 | 宾:宾客。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 | 清·张岱《天保九如》:“齐眉举案,相对如宾。” |
12、针锋相对 | 针锋:针尖。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的意见、观点、策略、行动等尖锐的对立。也比喻在斗争中针对对方的言论、行动等采取相应的行动、措施。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25卷:“夫一切问答,如针锋相投,无纤毫参差。” |
13、临军对垒 | 临:面对;垒:军营,堡垒。面对敌方军队。指作战的场合。 | 明·无名氏《万国来朝》第三折:“领将驱兵勇战敌,临军对垒惯相持。” |
14、望衡对宇 | 门户相对;可以互相望见。形容彼此住得很近。 |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沔水》:“司马德操宅洲之阳,望衡对宇,欢情自接。” |
15、同等对待 | 同等看待,等同对待。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十章:“今后他们的子弟一律和贫下中农子弟同等对待,不论入党入团,招工招干和参军,都不再受影响。” |
16、死对头 | 指难以和解的仇敌。 | 高阳《胡雪岩全传·萧瑟洋场》:“现在他们怕我们防得厉害,犯不着为这点小事,做成个死对头。” |
17、三头对案 | 指有关双方在证人或中间人在场时一起对质,讲清楚事情真相。 |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117回:“今天人们都在此处,咱们三头对案的说一说。” |
18、衾影独对 | 衾:被子;影:影子。独自一个人。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到了衾影独对的时候,真有此情此景。” |
19、当面锣,对面鼓 | 比喻面对面地商量、对证或争论。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1回:“他听见俺娘说不拘几时要对这话,他如何就慌了。要是我,你两个当面锣、对面鼓的对不是!” |
20、从容应对 | 从容:舒缓,悠然。不慌不忙地应付答对。 | 明·李贽《焚书·杂述·豫约》:“有问乃答,不问即默,安闲自在,从容应答,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
21、对床夜语 | 两人夜间对床共语。 | 宋·张元幹《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词:“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
22、对簿公堂 | 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审问。 | 《史记·李将军列传》:“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
23、牛衣对泣 | 睡在牛衣里,相对哭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 | 《汉书·王章传》:“初,章为渚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 |
24、对景伤情 | 对景:对着眼前的景物。看见眼前熟悉的景物,因而联想到一些人和事,引起伤感。 | 元 无名氏《集贤宾 逍遥乐》散曲:“我从来眼硬,不由人对景伤情一哭一个放声。” |
25、枝对叶比 | 枝叶相对并列。比喻骈体文对偶句式。 | 唐独孤及《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及其大坏也,俪偶章句,使枝对叶比,以八病四声为梏拳,拳拳守之,如奉法令。” |
26、驴头不对马嘴 | 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同“驴唇不对马嘴”。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2回:“陈正公听了这些话,驴头不对马嘴,急了一身的臭汗。” |
27、对答如流 | 回答问话像流水一样流畅迅速。形容对问话的内容熟悉;反应敏捷;口才极好。 | 唐 黄滔《龟洋灵感禅院东塔和尚碑》:“和尚盖行高而言寡,是日对答如流。” |
28、针尖对麦芒 | 比喻双方都很利害,互不相让。 | 老舍《荷珠配》第一场:“黄龙衮你这小子真叫会算账!怎奈呀针尖对麦芒,全三爷子不会上你的当。” |
29、对牛弹琴 | ①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主要讥笑听话的人听不出所以)。②比喻说话时不看对象(主要讥讽说话的人);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 | 汉 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
30、对客挥毫 | 喻文思敏捷。毫,毛笔。 | 宋·黄庭坚《病起荆江即事》诗之八:“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 |
31、成双作对 | 配成一对。 | 元 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假若是怨女旷夫,买吃了成双作对。 |
32、临军对阵 | 临:面对。面对敌方军队。指作战的场合。 | 明·无名氏《庆赏端阳》第一折:“骤马横枪武艺精,临军对阵见输赢。” |
33、驴唇不对马口 | 比喻说话写文章,前言不搭后语,两不相合。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94回:“稍一疏神,便说的驴唇不对马口,那还有什么趣味呢!” |
34、左对孺人,右顾稚子 | 孺人:对妇女的尊称,借指妻子;稚子:幼儿。左边对着妻子,右边看顾小孩。指家庭生活。 | 清·黄宗羲《刘伯绳先生墓志铭》:“先生既绝交息游,左对孺人,右顾稚子,郁郁无可告语。” |
35、对屠门而大嚼 | 屠门:肉铺。比喻心里羡慕而不能如愿以偿,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 | 汉·桓谭《新论》:“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而西向笑;知肉美味,则对屠门而大嚼。” |
36、对号入座 | 比喻有些人沉不住气,对于未点名的批评自己跳出来认账或把人或物放到应该放的位置上去。 | 张恨水《夜深沉》第八回:“第三件事是去买两天对号入座的戏票子。” |
37、对症发药 | 针对病根下药。比喻针对缺点错误采取相应办法。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5回:“女人家肚痛得那么利害,怕不是生产,这正是对症发药呢!” |
38、对症之药 | 针对病根下的药。比喻纠正缺点错误所用的相应办法。 | 《三国志 魏志 华陀传》:“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
39、横眉冷对千夫指 | 比喻以愤恨和轻蔑的态度对待敌人的攻击。 | 鲁迅《自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40、对头冤家 | 对头:冤家、仇人。指仇人。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4回:“真真那一世的对头冤家!你何苦来还来使促狭!” |
41、对景挂画 | 比喻本身的举动恰恰和客观情形相应。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92回:“黄昏二字,虽是对景挂画,就只可惜是个俗语。” |
42、应对如响 | 同“应答如响”。 | 《陈书·文学传·岑之敬》:“武帝亲自论难。之敬剖释纵横,应对如响,左右莫不嗟服。” |
43、三夫之对 | 见“三夫之言”。 | 《晋书·王濬传》:“今臣之信行,未若曾参之著;而谗构沸腾,非徒三夫之对,外内扇助,为二五之应。” |
4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横眉:怒目而视;千夫指:众人都指责;孺子牛:甘为为人服务的人。指对待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愿服务。 | 鲁迅《自嘲》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45、对着和尚骂贼秃 | 表面骂第三者,实际是指桑骂槐骂对方。 | 鲁迅《彷徨·肥皂》:“你简直是在‘对着和尚骂贼秃’了。我就没有给钱,我那时恰恰身边没有带着。” |
46、夜雨对床 | 指亲友或兄弟久别重逢,在一起亲切交谈。 | 唐 郑谷《思图昉上人》:“每思闻净话,夜雨对绳床。” |
47、洒扫应对 | 洒水扫地,酬答宾客。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 宋 朱熹《〈大学章句〉序》:“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
48、对症用药 | 症:病症。针对病症用药。比喻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 | 宋·阳枋《编类钱氏小儿方证说》:“凡小儿关节脉理百髋九窍五脏六腑,粲然在目,故能察病论症,对症用药,如指诸掌。” |
49、风雨对床 | 指兄弟或亲友久别后重逢,共处一室倾心交谈的欢乐之情。 | 唐·韦应物《示全真元常》:“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 |
50、冤家对头 | 仇人,仇敌。 | 清·李渔《慎鸾交·狠图》:“谁想才学之才与钱财之财两下里是冤家对头,从来不肯见面的。” |
51、对床风雨 | 同“对床夜雨”。 | 苏曼殊《致刘三书》:“回忆秣陵半载,对床风雨,受教无量,而今安可得耶?” |
52、对薄公堂 | 在法庭上受审问。 | |
53、对天发誓 | 誓:誓言。对着苍天发出誓言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0回:“他也不请我,他也不想我。他那日对天发誓,亲笔写了贬书,怎么又肯想我,又肯着你远来请我?” |
54、文不对题 | 文章的内容跟题目对不上。亦指言谈离开了主旨或答非所问。 |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名人和名言》:“所以太炎先生的第三道策,其实是文不对题的。” |
55、形影相对 | 同“形影相吊”。 |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21回:“余外就形影相对,差不多眼儿望穿,也不得周庸佑到来一看。” |
56、对牛鼓簧 | 见“对牛弹琴”。 | 《庄子·齐物论》“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晋·郭象注:“是犹对牛鼓簧耳,彼竟不明,故己之道术终于昧然也。” |
57、驴唇不对马嘴 | 比喻说话写文章;前言不搭后语;两不相合。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19卷:“驴唇马嘴夸我解问,十转五绕你从朝。” |
58、当头对面 | 当面商量或面对面辩论。 | |
59、应对不穷 | 应对:回答。回应问话没有答不出来的。形容学识渊博,思维敏捷。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2回:“玄宗见他应对不穷,十分欢喜,即擢为翰林学士。” |
60、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 缘:缘分。有缘分的人即使相隔千里,也会相聚在一起。没有缘分的人即使面对面走过,也聚不到一块。 |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14出:“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