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短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短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问长问短仔细地问,表示关心。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5回:“将人都支出去,然后又陪笑问长问短。”
2、争短论长犹争长竞短。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当下一边是落难之际,一边是富厚之家,并不消争短论长,已自一说一中。”
3、家长里短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75回:“这一关了门,他再问我家长里短的事,我对不来,却不弄走了风,被他拿住?”
4、话长说短评论他人的好坏是非。清·张南庄《何典》第五回:“起初还恐怕雌鬼要话长说短,遮遮掩掩的瞒着他。”
5、说短道长同“说长道短”。汉·崔瑗《座佑铭》:“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6、修短随化修:长;化:造化,旧指自然界的主宰者,迷信说法指运气、命运。人的寿命长短,随造化而定。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7、舍短从长舍:放弃;短:短处,缺点;长:长处,优点。指舍弃其缺点,汲取其长处。《旧五代史·梁书·太祖记》:“如或一言拔俗,一事出群,亦当舍短从长,随才授任。”
8、长嘘短气长声、短声不住地叹息不止。
9、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指男女之间恋情绵绵不断,而慷慨奋发的气概消沉不足。明 许自昌《水浒记》第18出:“人常说道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宋公明为人倒是反这两句话,故此担阁了嫂嫂。”
10、取长补短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11、自寻短见短见:本指见识短浅,引申为自杀。自己认为无法活下去而寻死。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六回:“人家并没有威胁他,是他自寻短见。”
12、绝长续短绝:截断。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战国策 楚策四》:“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
13、才短气粗才:才识;短:短浅;气:气质。缺少才干,气质粗鲁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3回:“禄山才短气粗,当此大镇,深不能胜任。”
14、凫短鹤长凫胫短鹤胫长。长短不齐。泛指馀缺不齐。元·关汉卿《乔牌儿》套曲:“算到天明走到黑,赤紧的是衣食。凫短鹤长不能走。”
15、短寿促命短命早死,要命。叶圣陶《线下 外国旗》:“寿泉这家伙只会对我发脾气,只会说几句短寿促命的话,真个临到紧要关头,他连心窍都塞住了。”
16、语短情长语言简短,情意深长。袁鹰《悲欢·深深的怀念》:“‘人民,真是太伟大了!’这句语短情长的衷心赞叹,我想,是足以代表所有长征战士的心意的。”
17、一长半短见“一长二短”。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回:“倘有一长半短,岂不于我的风水也有关碍?”
18、短绠汲深绠:汲水用的绳子;汲:从井里打水。吊桶的绳子短,打不了深井里的水。比喻能力薄弱,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庄子·至乐》:“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19、弃短取长弃:抛开。舍弃短处采用长处。汉·王符《潜夫论·实质》:“智者弃其所短而采取所长,以致其功,明君用士亦犹是也。”
20、舍短用长舍:放弃;短:短处,缺点;长:长处,优点。指舍弃其缺点,采用其长处。宋·司马光《应诏言朝政缺失》:“陛下既全以威福之柄授之,使之制作新法,以利天下,是宜与众共之,舍短用长,以求其善。”
21、缺吃短穿指衣食困乏。同“缺吃少穿”。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二三:“赤贫户缺吃短穿,多分粮食和衣裳,还得分劈硬实的牲口。”
22、续鹜短鹤比喻违失事物本性,欲益反损。语出《庄子 骈拇》:“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23、志大才短志:抱负。指人志向大而才能不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
24、长街短巷犹言大街小巷。《醒世恒言 卖郎独占花魁》:“[朱重]放下被窝等件,买巨锁儿锁了门,便往长街短巷,访求父亲。”
25、校短量长亦作“校短推长”。谓衡量人物的长处和短处。唐·冯宿《魏府狄梁公祠堂碑》:“婪伊侈谋,将易储皇。公陈不可,较短推长。”
26、短兵相接兵:武器。短兵:指刀、剑等一类短小武器。用刀、剑等一类短小武器近距离地面对面搏斗。形容敌我相近;战斗激烈。也比喻进行针锋相对的激烈斗争。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歌 国殇》:“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27、长吁短叹吁:叹气。长声、短声不住地叹气。多为人心情烦闷、郁结不舒的表现。也作“短叹长吁”。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少可有一万声长吁短叹,五千遍捣枕捶床。”
28、缺三短四形容物品残缺不全。
29、恶恶从短比喻对人所做的坏事,不十分苛责。《公羊传·昭公二十年》:“君子之善善也长,恶恶也短,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
30、绝长补短绝:切断。把长的部分切下来;补充短的。指用多余的来弥补不足。比喻事物长短相济。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31、尺有所短比喻事物有其短处,并非在所有的情况下都是合适的。南朝 梁 钟嵘《诗品》下卷:“元长士章,并有盛才,词美英净,至于五言之作,几乎尺有所短。”
32、道长论短指评论好坏是非。丁玲《三日杂记》:“车子转动的声音扰成一片,人们在周围道长论短,娃娃们跑来跑去,喊着妈,哄笑着,闹成一片。”
33、五短三粗形容人身材矮小但很粗壮。清·无名氏《刘公案》第三回:“姓陈名叫大勇,年有三十五六岁,生的五短三粗,相貌魁伟。”
34、短兵接战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三国志 魏志 典韦传》:“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
35、长痛不如短痛长期痛苦还不如短期痛苦。指果断处事。梁实秋《腌猪肉》:“他以为长痛不如短痛,离婚是最好的结束。”
36、持人长短谓抓住他人的缺点过失作为把柄,加以攻击。《云笈七签》卷三九:“第二十九戒,不得持人长短,更相嫌恨。”
37、目光短浅缺乏远见卓识的、只顾眼前利益的性质或状态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一章:“这位精明的庄稼人思前想后,竟得出了一个目光短浅的结论。”
38、校短推长见“校短量长”。唐·冯宿《魏府狄梁公祠堂碑》:“楼伊侈谋,将易储皇。公陈不可,校短推长。”
39、长吁短气指叹息不已。元 乔吉《金钱记》第三折:“你家这门馆先生,自从我在学堂中一个月,不曾教我一句书,终日只是长吁短气,不知为何。”
40、情长纸短简短的信纸无法写完深长的情意。形容情意深长。同“纸短情长”。冰心《寄小读者 通讯七》:“情长纸短,不尽欲言,祝你们三好!”
41、度长絜短见“度长絜大”。唐·刘知畿《史通·称谓》:“但以地处函夏,人传正朔,度长絜短,魏实居多。”
42、有话便长,无话就短唐代以后说书艺人用语,有话要说的话,就讲得长,没话要说的话,就简单讲几句。巴金《谈自己的创作·小序》:“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有话便长,无话就短。”
43、引短推长谓有意不露才以形己之短,显人之长。《南史·刘峻传》:“武帝每集文士策经史事,时范云、沈约之徒皆引短推长,帝乃悦,加其赏赍。”
44、折长补短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韩非子 初见秦》:“今秦地折长补短,方数千里,名师数十百万,轮船国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
45、断长补短截断长的来补短的。比喻取别人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礼记 王制》:“凡四海之内,断长补短,方三千里,为田八十万亿一万亿亩。”
46、扬长避短扬;发挥;避:回避;避开。发扬长处;避开短处。秦牧《漫记端木蕻良》:“选择这样一个题材来写作,既扬长避短,也施展了抱负。”
47、欢娱嫌夜短嫌:不满。欢乐的时光过得快。明·罗贯中《风云会》第三折:“须不是欢娱嫌夜短,早难道寂寞恨更长。”
48、行短才高才能虽高而德行欠缺。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红拂记·英雄投合>》:“这是负心人行短才高,转眼处把人嘲诮。”
49、家长理短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1回:“便是褚大娘子,也和她两年有余不曾长篇大论的谈过个家长理短。”
50、较长絜短见“较短絜长”。清·王韬《变法自强下》:“师其所长而掩其所短,亦欲求立乎泰西诸大国之间,而与之较长絜短而无所馁也。”
51、一长二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清 李渔《凰求凤 假病》:“若有一长二短,叫我怎生舍得。”
52、心长力短心里很想做,但力量够不上。茅盾《子夜》十六:“今天仲翁来招呼我们,实在我们心长力短,对不起极了!”
53、长才短驭犹言大才小用。清 新广东武生《黄萧养回头》:“又蒙洪提督保举,调回广东,以为有些好处,谁想只受大南门把总之职。所谓长才短驭,好不令人愤恨。”
54、张家长李家短说张家的长,李家的短。比喻与己无关的闲话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1回:“那婆子吃了许多酒,口里只管夹七带八嘈,正在那里,张家长,李家短,说白道绿。”
55、一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06回:“娘娘倘有一长两短,小尼岂肯独活。”
56、论长道短议论别人的是非好坏。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两个商议定了,一对儿论长道短。”
57、说短论长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汉 崔瑗《座佑铭》:“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58、各以所长,相轻所短轻:轻视。各人以自己的长处去轻视别人的不足。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5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短:不足,长:有余。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60、神短气浮谓心性浅薄浮躁。明·高攀龙《困学记》:“学者神短气浮,便须数十年静力,方得厚聚深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