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短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短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三长两短比喻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现多指死亡。明 罗贯中《三遂平妖传》:“万一些后再有三长两短,终不能靠着太医活命。”
2、各以所长,相轻所短轻:轻视。各人以自己的长处去轻视别人的不足。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3、夜长梦短喻因有心事而难以入睡。许地山《归途》:“夜长梦短,她只睁着眼等天亮。”
4、飞短流长指散布流言;拨弄是非;制造错误舆论。飞:飞传;流:散布。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封三娘》:“妾来当须秘密。造言生事者,飞短流长,所不堪受。”
5、绠短绝泉犹绠短汲深。比喻能力薄弱,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南朝 宋 谢灵运《陇西行》:“柱小倾大,绠短绝泉。”
6、短叹长吁吁:叹息。短一声、长一声不停地叹气。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不见时准备着千言万语,得相逢都变做短叹长吁。”
7、断长补短截断长的来补短的。比喻取别人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礼记 王制》:“凡四海之内,断长补短,方三千里,为田八十万亿一万亿亩。”
8、短吃少穿指衣食困乏。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穷人起早贪黑,手不离活,成年溜辈,短吃少穿,你说这不是命是啥?”
9、短褐不完短褐:粗布短衣,古代贫贱者或僮竖之服;完:完整。粗布短衣还破旧不完整。形容生活贫苦,衣衫破烂。《韩非子·五蠹》:“故糟糠不饱者不务梁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
10、发短心长发短:指年老;心长:智谋深。头发稀少,心计很多。形容年老而智谋高。左丘明《左传 昭公三年》:“彼其发短,而心甚长,其或寝处我矣。”
11、寸长尺短语出《楚辞·卜居》:“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喻人各有长处和短处。亦指微才薄技。语出《楚辞·卜居》:“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2、尺短寸长比喻人或物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13、一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06回:“娘娘倘有一长两短,小尼岂肯独活。”
14、纸短情长简短的信纸无法写完深长的情意。形容情意深长。徐枕亚《玉梨魂》第八章:“言尽于此,愿君之勿忘也。芳兰两种,割爱相赠,此花尚非俗品,一名小荷,一名一品,病中得此,足慰岑寂,且可为养心之一助焉。临颖神驰,书不成字,纸短情长,伏惟珍重。”
15、截长补短截:切断。把长的切下来接补短的。宋 度正《条奏便民五事》:“旧城堙废之余,截长补短,可得十之五,为工约二万余工。”
16、论长说短议论别人的是非好坏。清·褚人获《坚瓠十集·卷堂文》:“算功课论长说短,欲诉无门。”
17、说长话短同“说长道短”。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数里论黄雌陆贾,说长话短女随何。”
18、断长续短续:接、补。截断长的来补短的。比喻取别人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荀子·礼论》:“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敬爱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
19、舍短从长舍:放弃;短:短处,缺点;长:长处,优点。指舍弃其缺点,汲取其长处。《旧五代史·梁书·太祖记》:“如或一言拔俗,一事出群,亦当舍短从长,随才授任。”
20、亏心短行亏损天良,行为恶劣。《琵琶记·伯谐夫妻分别》:“我无奈何分情破爱,谁下得亏心短行?”
21、道长争短见“道长论短”。林如稷《将过去》:“你近来怎么这样瘦,精神也像不好:意志消沉,从前爱闹爱道长争短,现在只是死呆呆不爱说话?”
22、一长一短形容说话絮叨。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王夫人便一长一短问他今日是那几位堂客,戏文好歹,酒席如何。”
23、志大才短志:抱负。指人志向大而才能不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
24、计穷智短计:计谋;穷:尽;智:智谋;短:缺少。计策用完了,才智也不够用了。形容已经想不出什么办法了。元 无名氏《百花亭》:“我为那贺家姐姐,烦恼的小生计穷智短了。”
25、尺有所短比喻事物有其短处,并非在所有的情况下都是合适的。南朝 梁 钟嵘《诗品》下卷:“元长士章,并有盛才,词美英净,至于五言之作,几乎尺有所短。”
26、张家长李家短说张家的长,李家的短。比喻与己无关的闲话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1回:“那婆子吃了许多酒,口里只管夹七带八嘈,正在那里,张家长,李家短,说白道绿。”
27、说长论短同“说长道短”。汉·崔瑗《座佑铭》:“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28、争长争短计较细小出入,争竞利害得失。明·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二折:“为利图名呵如燕雀营巢,争长争短,如狼虎竞食。”
29、赌长较短谓比优劣。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音律》:“若止与《南西厢》赌长较短,则犹恐屑而不屑。”
30、舍短取长短:短处,缺点;长:长处,优点。不计较别人缺点,取其长处,予以录用。《汉书·艺文志》:“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31、数短论长犹言说长道短,说三道四。明 无名氏《九宫八卦阵》第三折:“我当初梁山要强,受不的闲言剩语,数短论长。”
32、舍短录长舍:放弃;短:短处,缺点;录:采纳;长:长处,优点。指舍弃其缺点,汲取其长处。宋·朱熹《丞相魏国陈正献公行状》:“谓宜广收博采,舍短录长,用之绳墨之外,责以事业之成,勿拘小节,勿课近效。”
33、飞流短长飞、流:散布;短、长:指是非、善恶。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唐 沉亚之《送韩北渚赴江西序》:“故有谀言顺容积微之谗,以基所毁,四邻之地,更效递笑,飞流短长,天下闻矣。”
34、较短絜长谓比较高低。清·蒋恩《兵灾纪略》:“当斯时也,君子道消,小人道长,谁敢与之较短絜长哉?”
35、绝长补短绝:切断。把长的部分切下来;补充短的。指用多余的来弥补不足。比喻事物长短相济。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36、短兵接战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三国志 魏志 典韦传》:“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
37、说短道长同“说长道短”。汉·崔瑗《座佑铭》:“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38、英雄气短指有才能的人因沉迷于爱情而丧失进取心。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所以一开口便道是某某英雄志短,儿女情长。”
39、说短论长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汉 崔瑗《座佑铭》:“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40、家长礼短同“家长里短”。《西游记》第四二回:“他问我甚么家长礼短,少米无柴的话说,我也好信口捏脓答他。”
41、短斤缺两做买卖时货物短缺分量。
42、修短随化修:长;化:造化,旧指自然界的主宰者,迷信说法指运气、命运。人的寿命长短,随造化而定。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43、行短才高才能虽高而德行欠缺。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红拂记·英雄投合>》:“这是负心人行短才高,转眼处把人嘲诮。”
44、长嘘短气长声、短声不住地叹息不止。
45、十指有长短指:手指。十根手指头有长有短。比喻事物的不一样。唐·刘商《拟胡笳十八拍》:“手中十指有长短,截之痛惜皆相似。”
46、绝长继短绝:截断。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墨子 非命上》:“古者汤封于毫,绝长继短。”
47、自寻短见短见:本指见识短浅,引申为自杀。自己认为无法活下去而寻死。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六回:“人家并没有威胁他,是他自寻短见。”
48、鹤短凫长《庄子·骈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后以“鹤短凫长”比喻颠倒是非,妄加评论。《庄子·骈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49、说长说短同“说长道短”。宋·叶适《爱日斋丛钞》第三卷:“词语甚工,然犹说长说短,说人说我,未能尽抱滕之意也。”
50、校短推长见“校短量长”。唐·冯宿《魏府狄梁公祠堂碑》:“楼伊侈谋,将易储皇。公陈不可,校短推长。”
51、语短情长语言简短,情意深长。袁鹰《悲欢·深深的怀念》:“‘人民,真是太伟大了!’这句语短情长的衷心赞叹,我想,是足以代表所有长征战士的心意的。”
52、道长论短指评论好坏是非。丁玲《三日杂记》:“车子转动的声音扰成一片,人们在周围道长论短,娃娃们跑来跑去,喊着妈,哄笑着,闹成一片。”
53、持人长短谓抓住他人的缺点过失作为把柄,加以攻击。《云笈七签》卷三九:“第二十九戒,不得持人长短,更相嫌恨。”
54、蜚短流长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封三娘》:“造言生事者,蜚短流长,所不堪受。”
55、度长絜短见“度长絜大”。唐·刘知畿《史通·称谓》:“但以地处函夏,人传正朔,度长絜短,魏实居多。”
56、争长论短长、短:指是非;优劣。指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计较;争论谁是谁非;谁高谁低。宋 柳开《穆夫人墓志铭》:“异性相聚,争长竞短。”
57、更长梦短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更长:指漫漫长夜;梦短:指睡眠不踏实,极易醒。形容思绪烦乱,很难入眠。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步步娇〉》:“可怜正凄凉正眠,冷清清把纱窗半掩,更长梦短使人愁闷添。”
58、弃短就长谓舍弃短处而采用长处。东汉·孔融《肉刑议》:“胡明德之君,远度深惟,弃短就长,不苟革其政也。”
59、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指男女之间恋情绵绵不断,而慷慨奋发的气概消沉不足。明 许自昌《水浒记》第18出:“人常说道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宋公明为人倒是反这两句话,故此担阁了嫂嫂。”
60、长痛不如短痛长期痛苦还不如短期痛苦。指果断处事。梁实秋《腌猪肉》:“他以为长痛不如短痛,离婚是最好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