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短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短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亏心短行亏损天良,行为恶劣。《琵琶记·伯谐夫妻分别》:“我无奈何分情破爱,谁下得亏心短行?”
2、论长道短议论别人的是非好坏。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两个商议定了,一对儿论长道短。”
3、长亭短亭古时设在路旁的亭舍,常用为饯别处。也指旅程遥远。唐·李白《菩萨蛮》词:“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4、嫌长道短犹苛求责备。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六回:“一般儿大的人,怎么我的赔送就该那等苟简,姐姐有这些人给办妆奁还嫌长道短?这话怎么讲?”
5、欢娱嫌夜短嫌:不满。欢乐的时光过得快。明·罗贯中《风云会》第三折:“须不是欢娱嫌夜短,早难道寂寞恨更长。”
6、赌长较短谓比优劣。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音律》:“若止与《南西厢》赌长较短,则犹恐屑而不屑。”
7、较短絜长谓比较高低。清·蒋恩《兵灾纪略》:“当斯时也,君子道消,小人道长,谁敢与之较短絜长哉?”
8、长吁短叹吁:叹气。长声、短声不住地叹气。多为人心情烦闷、郁结不舒的表现。也作“短叹长吁”。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少可有一万声长吁短叹,五千遍捣枕捶床。”
9、弃短用长犹弃短就长。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51回:“因此制台想派一个人到外国调查调查有什么新法子,回来教给这些工匠等,他们好弃短用长。”
10、短兵接战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三国志 魏志 典韦传》:“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
11、皦短心长同“发短心长”。
12、行短才乔乔:高。才能虽高而德行欠缺。明·张凤翼《红拂记·同调相怜》:“这是负心人行短才乔,转眼处把人嘲诮,更烂翻寸舌,易起波涛。”
13、短小精悍精悍:精明勇猛。指人身材短小而精明勇猛。比喻文章等精炼简短而有力。西汉 司马迁《史记 游侠列传》:“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
14、家长礼短同“家长里短”。《西游记》第四二回:“他问我甚么家长礼短,少米无柴的话说,我也好信口捏脓答他。”
15、修短随化修:长;化:造化,旧指自然界的主宰者,迷信说法指运气、命运。人的寿命长短,随造化而定。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16、问长问短仔细地问,表示关心。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5回:“将人都支出去,然后又陪笑问长问短。”
17、扬长避短扬;发挥;避:回避;避开。发扬长处;避开短处。秦牧《漫记端木蕻良》:“选择这样一个题材来写作,既扬长避短,也施展了抱负。”
18、弃短就长谓舍弃短处而采用长处。东汉·孔融《肉刑议》:“胡明德之君,远度深惟,弃短就长,不苟革其政也。”
19、争短论长犹争长竞短。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当下一边是落难之际,一边是富厚之家,并不消争短论长,已自一说一中。”
20、短叹长吁吁:叹息。短一声、长一声不停地叹气。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不见时准备着千言万语,得相逢都变做短叹长吁。”
21、道长争短见“道长论短”。林如稷《将过去》:“你近来怎么这样瘦,精神也像不好:意志消沉,从前爱闹爱道长争短,现在只是死呆呆不爱说话?”
22、论长说短议论别人的是非好坏。清·褚人获《坚瓠十集·卷堂文》:“算功课论长说短,欲诉无门。”
23、昼修夜短
24、短见薄识指见识短浅。元 无名氏《马陵道》楔子:“庞涓久后得地呵!此人是个短见薄识、绝恩绝义的人。”
25、尺有所短比喻事物有其短处,并非在所有的情况下都是合适的。南朝 梁 钟嵘《诗品》下卷:“元长士章,并有盛才,词美英净,至于五言之作,几乎尺有所短。”
26、神短气浮谓心性浅薄浮躁。明·高攀龙《困学记》:“学者神短气浮,便须数十年静力,方得厚聚深培。”
27、长嘘短叹指叹息不已。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九章:“他[崇祯]将御案上的文书一推,不由地长嘘短叹,喃喃地自语说:‘饷呵,饷呵,没有饷的日子如何撑持?’”
28、寻短见自杀的俗称。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6回:“人家并没有威逼他,是他自寻短见。”
29、才短思涩才:才识。短:短浅。涩:迟钝。见识短浅,思路迟钝。指写作能力差。宋·楼钥《攻媿集·雷雨应诏封事》:“适当书诏填委之时,才短思涩,目不暇给。”
30、缺斤短两做买卖时货物短缺分量。王朔《我是你爸爸》:“人家来转转,你们就吆喝着非拉着人家买,人家真买了就缺斤短两坑人家。”
31、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唐代以后说书艺人用语,有话要说的话,就讲得长,没话要说的话,就简单讲几句。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七回:“且说洪秀全、胡以晃、韦昌辉、洪仁发数人离开桂平县城,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奔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一日到了金田。”
32、自寻短见短见:本指见识短浅,引申为自杀。自己认为无法活下去而寻死。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六回:“人家并没有威胁他,是他自寻短见。”
33、心长发短心长:智谋深;发短:指年老。头发稀少,心计很多。形容年老而智谋高。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三年》:“彼其发短而心甚长,其或寝处我矣。”
34、绝长续短绝:截断。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战国策 楚策四》:“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
35、张家长李家短说张家的长,李家的短。比喻与己无关的闲话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1回:“那婆子吃了许多酒,口里只管夹七带八嘈,正在那里,张家长,李家短,说白道绿。”
36、较短量长指比较长短,评论优劣。唐 韩愈《进学解》:“较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37、争长论短长、短:指是非;优劣。指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计较;争论谁是谁非;谁高谁低。宋 柳开《穆夫人墓志铭》:“异性相聚,争长竞短。”
38、绝长补短绝:切断。把长的部分切下来;补充短的。指用多余的来弥补不足。比喻事物长短相济。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39、裁长补短裁:剪裁。指吸收别人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南朝 梁 钟嵘《诗品》下卷:“安道诗虽嫩弱,有清上之句。裁长补短,袁彦伯之亚乎?”
40、舍短录长舍:放弃;短:短处,缺点;录:采纳;长:长处,优点。指舍弃其缺点,汲取其长处。宋·朱熹《丞相魏国陈正献公行状》:“谓宜广收博采,舍短录长,用之绳墨之外,责以事业之成,勿拘小节,勿课近效。”
41、短褐穿结短褐:粗布短衣;穿:破;结:打结。形容衣衫褴褛。晋·陶潜《五柳先生传》:“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42、说长话短同“说长道短”。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数里论黄雌陆贾,说长话短女随何。”
43、飞短流长指散布流言;拨弄是非;制造错误舆论。飞:飞传;流:散布。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封三娘》:“妾来当须秘密。造言生事者,飞短流长,所不堪受。”
44、长才短驭犹言大才小用。清 新广东武生《黄萧养回头》:“又蒙洪提督保举,调回广东,以为有些好处,谁想只受大南门把总之职。所谓长才短驭,好不令人愤恨。”
45、更长梦短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更长:指漫漫长夜;梦短:指睡眠不踏实,极易醒。形容思绪烦乱,很难入眠。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步步娇〉》:“可怜正凄凉正眠,冷清清把纱窗半掩,更长梦短使人愁闷添。”
46、修短有命修:长;命:天命。人的寿命长短是由天注定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命之修短有数;人之富贵在天。”
47、才短气粗才:才识;短:短浅;气:气质。缺少才干,气质粗鲁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3回:“禄山才短气粗,当此大镇,深不能胜任。”
48、引短推长谓有意不露才以形己之短,显人之长。《南史·刘峻传》:“武帝每集文士策经史事,时范云、沈约之徒皆引短推长,帝乃悦,加其赏赍。”
49、短斤缺两做买卖时货物短缺分量。
50、家常里短犹“家长里短”。老舍《全家福》第三幕:“今天是星期天,咱们就作为是坐在茶馆,谈谈家常里短,请把事情告诉我吧!”
51、衡短论长比较、评定事物的优劣。清·章学诚《文史通义·申郑》:“末学肤受,本无定事物的优劣。而抑扬其间,妄相拟议,遂与比类纂辑之业同年而语,而衡短论长,岑楼寸木且有不敌之势也,岂不诬哉?”
52、五短三粗形容人身材矮小但很粗壮。清·无名氏《刘公案》第三回:“姓陈名叫大勇,年有三十五六岁,生的五短三粗,相貌魁伟。”
53、鹤短凫长《庄子·骈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后以“鹤短凫长”比喻颠倒是非,妄加评论。《庄子·骈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54、说短论长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汉 崔瑗《座佑铭》:“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55、有话即长,无话即短唐代以后说书艺人用语,有话要说的话,就讲得长,没话要说的话,就简单讲几句。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8卷:“有话即长,无话即短。不觉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又在王主人家住了半年之上。”
56、飞流短长飞、流:散布;短、长:指是非、善恶。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唐 沉亚之《送韩北渚赴江西序》:“故有谀言顺容积微之谗,以基所毁,四邻之地,更效递笑,飞流短长,天下闻矣。”
57、人贫智短指人一到无路可走的时候,思想迟钝,办法也就不多了。同“人穷智短”。《古今小说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常言道‘人贫智短’,他恁地贫困,如何怪得他失张失智?”
58、论短道长见“论长说短”。欧阳山《苦斗》:“当着众人也对她评头品足,论短道长起来。”
59、日短心长时间少,心里想要做的事情多。谓心愿一时难以实现。清·黄宗羲《与李杲堂陈介眉书》:“惟是旦中生平之志,不安于九品之下中,故铭言日短心长,身名就剥,所以哀之者至矣。”
60、折长补短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韩非子 初见秦》:“今秦地折长补短,方数千里,名师数十百万,轮船国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