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点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点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点头道是道:说;是:对。表示赞同。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公子自知手中只有五十金,此时费去大半,说到资斧困竭……不觉点头道是。”
2、文无加点见“文不加点”。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文苑传·祢衡》:“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
3、煽风点火比喻煽动别人闹事。沙汀《青棡坡》:“倒不是怕有人煽风点火。”
4、幕后指点暗中提醒或背后指点。
5、以点带面用一个单位或地方的成功经验来带动许多单位或成片地区的工作。竺可桢《一年来的综合考察》:“考虑全面布局,因此是点面结合,以点带面。”
6、青蝇点素青蝇:苍蝇,比喻进谗言的人;素:白色的生绢。苍蝇玷污素练。指小人用谗言诬害好人。汉 王充《论衡 累害》:“清受尘,白取垢;青蝇所污,常在练素。”
7、点石为金同“点铁成金”。《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四愿得吕纯阳祖师点石为金这个手指头。”
8、蝇粪点玉比喻完美的事物遭到玷污或坏人诬陷好人。唐 陈子昂《宴胡楚真禁所》:“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
9、匀红点翠谓涂脂画眉。宋·陈师道《减字木兰花》词:“匀红点翠。取次梳妆谁得似。风柳腰枝。尽日纤柔属阿谁。”
10、洪炉点雪大火炉里放进一点雪,马上就会融化。比喻对问题领会极快。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佛印师四调琴娘》:“他原是明悟禅师转世,根气不同,所以出儒入墨,如洪炉点雪。”
11、点睛之笔笔:文笔。指文章传神绝妙之处。《晋书·顾恺之传》:“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
12、点指画字指在合同文约或供词上按手印签字画押。宋·陈元靓《事林广记·家礼·婚礼》:“诸婚娶两家,并用点指画字,写立合同文约,明白具载往回聘礼。”
13、红炉点雪大火炉里放进一点雪,立即融化。比喻领悟、接受迅速,思想改变快。《高子遗书·会语》:“颜子克己,若红炉点雪,不必言难,天下归仁。”
14、点头称善道:说;善:好。表示赞同。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6回:“陈雚以下众人,都点头称善。”
15、摇头不算点头算明确表态老舍《茶馆》:“你看,姑娘一过门,吃的是珍馐美味,穿的是绫罗绸缎,这不是造化吗?怎样,摇头不算点头算,来个干脆的!”
16、龙门点额比喻仕路失意或科场落第。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尔雅》曰:‘鳣,有也。’出巩穴三月,则上渡龙门,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
17、文无点易点:涂改;易:改动。形容作文一气呵成,不加改动。《南史·谢脁传》:“时荆州信去倚待,脁执笔便成,文无点易。”
18、一点一滴形容微少零星。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清贫》:“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
19、点铁成金原指古代方士能用丹药将铁(石)点化成金子;现多比喻修改文章、绘画或摘引词句略加改动即成佳作妙语。也比喻教师善于开导学生。宋 黄庭坚《答洪驹父书》:“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20、点滴归公点滴:比喻细微的东西。指公家的东西都要交给公家。郭沫若《洪波曲》第八章:“那要算是数目最大而且最容易舞弊的一件,却是点滴归公。”
21、点指莋脚见“点手莋脚”。
22、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五卷:“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23、泥金万点菊花名。
24、围点打援一种战术,抽出部分兵力围困据点,然后使用主力部队打击救援据点的援军。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二章:“但是老练的帝国军人却揣摸不到于而龙牌下押的什么注,是围点打援,目标朝着他?”
25、脚不点地形容走得非常快,好象脚尖都未着地。《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两个厮赶着一路正行,行不到三二里田地,只见后面两个人脚不点地赶上前来。”
26、齐州九点齐:中国。俯视九州,小如烟点。清·张素《渤海中口占》:“海日三更晓,齐州九点苍。”
27、点头之交指交情甚浅,见了面只不过点点头而已。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少说也有百儿八十,点头之交,那就数不清了。”
28、点金作铁见“点金成铁”。清·朱之瑜《答野传书》之八:“尊作遵命僭笔改窜奉上,仍恐点金作铁,贻笑后人耳。”
29、点手划脚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多形容说话放任不拘,或轻率地指点、批评。《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只见知观指点扛棺的,正在那里点手划脚时节,公人就一把擒住了。”
30、乱点鸳鸯鸳鸯:水鸟名;羽毛美丽;雌雄常在一起;文学作品中常用以比喻夫妻。使两对或几对夫妇互易错配。现指不顾具体情况胡乱搭配。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63回:“唐帝乱点鸳鸯的,把几个女子赐与众臣配偶,不但男女称意,感戴皇恩。”
31、一班半点犹言一点半点,常暗指男女关系。班,通“斑”。宋·黄庭坚《望远行》词:“且与一班半点,只怕你没丁香核。”宋·无名氏《错立身》戏文第二出:“近日来与小生有一班半点之事,争奈撇不下此妇人。”
32、指手点脚犹指指点点。形容背后指点议论之状。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彦思]走将出来时,众人便指手点脚,当一场笑话。”
33、心有灵犀一点通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双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灵犀:古人说犀牛是一种灵兽;它的角上有条白纹从角尖通向头脑;感应灵敏;所以称灵犀。唐 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34、装点门面装点:装饰;门面:指外观。比喻只把外表装饰得很漂亮。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止则有这两件儿衣服,装点着门面。”
35、裁红点翠①采摘花卉。②比喻选择华丽的辞藻。南朝 梁 简文帝《东飞伯劳歌》:“谁家总角歧路阴,裁红点翠愁人心。”
36、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37、铄金点玉熔化金属,玷污美玉。比喻毁谤为害之烈。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上卷:“皆自伤清直芬馥,而遭铄金点玉之谤。”
38、点金乏术术:法术,方法。没有点铁成金的法术。比喻没有最好的方法筹集钱财,解决贫困。明·徐光启《恭承新命谨陈急切事宜疏》:“只今辽左用饷不赀,司农束手,臣又一一求多,实是点金无术。”
39、凝脂点漆形容人皮肤白,眼睛明亮。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面如凝脂,眼如点漆。”
40、应名点卯谓形式上查点人役。形容照例行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8回:“尤氏虽天天过来,也不过应名点卯,不肯乱作威福。”
41、青蝇点玉喻白璧有微瑕。唐·牟融《寄永平友人》诗之二:“青蝇点玉原非病,沧海遗珠世所嗟。”
42、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鸳鸯:鸟名,比喻夫妻。乔太守审理案件时将错就错,乱点鸳鸯,将三对夫妻相互错配。比喻胡乱指挥。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今日听在下说一桩意外姻缘的故事,唤做‘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43、点头哈腰比喻虚假的恭敬或过分的客气。老舍《四世同堂》三四:“比他穷的人,知道他既是钱狠子,手脚又厉害,都只向他点头哈腰的敬而远之。”
44、齐烟九点俯视九州,小如烟点。唐 李贺《梦天》诗:“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45、点头称是道:说;是:对。表示赞同。曾朴《孽海花》第25回:“高中堂点头称是。”
46、点金无术见“点金乏术”。明·徐光启《恭承新命谨陈急切事宜疏》:“只今辽左用饷不赀,司农束手,臣又一一求多,实是点金无术。”
47、点水不漏形容十分周到、严密,毫无差失漏洞。《隋唐演义》第四九回:“罗成见线娘这枝方天戟,使得神出鬼没,点水不漏。”
48、扇风点火谓进行鼓动或煽动。康濯《东方红》第13章:“‘不过我觉着你们的积极性还不够高……气魄也不够大!’县长又半真半假地扇风点火。”
49、一点灵犀①唐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谓犀角上有纹,两头感应通灵,故以“一点灵犀”喻心心相印。②指聪敏。唐·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50、装点一新装点:装饰点缀。经过一番装饰,面貌焕然一新。南宋·周密《武林旧事》第二卷:“凡诸苑亭榭花木,装点一新。”
51、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对于人或事不从全面看,只是抓住一点就攻击。多指有偏见的批评。《新华半月刊》1959年第2期:“那些还不觉悟的人就冷眼旁观,吹毛求疵,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52、指点江山指点:批评;江山:指国家。指批评国家大事。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53、点纸画字指在契约或供词上捺指模和签押。宋·陈元靓《事林广记·家礼·婚礼》:“诸婚娶两家,并用点纸画字,写立合同文约,明白具载往回聘礼。”
54、花花点点形容杂乱无序的图案、斑点。浩然《艳阳天》第113章:“他望望天空,天空高远,跑着几片花花点点的薄云彩。”
55、正点背画元代供状文书主管者用朱笔在书首点点,书尾画钩,然后让供状人在书背画押。指民间订立文书契约,有关人看过在背面签字画押元·秦简夫《东堂老》楔子:“扬州奴你近前来,这纸上你与我正点背画个字者,扬州奴云:‘你着我正点背画,我又无罪过。’”
56、点指划脚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多形容说话放任不拘,或轻率地指点、批评。同“点手划脚”。《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小道人]只见来到肆前,果然一个少年美貌的女子在那里点指划脚教人下棋。”
57、胸无点墨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旧指人没有文化。点:一点;比喻极小;墨:墨水;比喻学问。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师自赞曰:‘匙桃不上个村夫,文墨胸中一点无;曾把空虚揣出骨,恶声赢得满江湖。’”
58、雷声大,雨点小比喻做起事来声势造得很大,实际行动却很少。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28卷:“雷声甚大,雨点全无。”
59、点点滴滴一点一滴地落下,形容数量非常少。宋·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60、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州官:一州的长官。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没有正当活动的自由。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5回:“不料我们大老爷先护在里头,连问也不叫我问一声儿,可见他们官官相护,这才是‘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古人说的话是再不得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