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此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此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请由此亡请允许我从此离开您。
2、诸如此类许多像这种类型的。指与上述同类的。诸:一些;许多;如:像。晋 葛洪《抱朴子》:“诸如此类,不可具举。”
3、不此之图此:这个;图:图谋,计划。不打算做此事或不考虑这个问题。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2回:“不此之图,而伐荆州,荆州丰乐之地,国和民顺,未可动摇。”
4、由此及彼此:这;这个;彼:那个。由这一现象联系到那一现象。指分析事物不能孤立地看一种现象;而应把复杂事物联系起来进行全面考察;层层深入。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66回:“遇着通晓之人,就虚心请问,由此及彼,铢积寸累,自然日有进益。”
5、立此存照立:立下;此:这个;指字据或文书;存:保存;照:察看;查考。立下字据;保存起来;作为凭证。孙犁《谈头条》:“他所写的《立此存照》等短文,刊物也真的把它们作为补白,作者编者,均不以此为忤。”
6、诸如此例许多像这样的事例。《梁书 武帝纪中》:“凡后宫乐府,西解暴室,诸如此例,一皆放遣。”
7、此起彼落这里起来,那里落下。形容接连不断。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七节:“时大时小时缩时伸是经常的,此起彼落也往往发生。”
8、以此类推根据这一事物的道理,去推出与此类似的其它事物的道理。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六:“宣和间,宗室围炉次,索炭,既至,诃斥左右云:‘炭色红,今黑,非是。’盖尝供熟火也。以此类推之,岂识世事艰难!”
9、扑杀此獠扑杀:打死;獠:古时骂人的话。打死这个坏家伙。形容对某人憎恨之极。《新唐书·褚遂良传》:“武氏从幄后呼曰:‘何不扑杀此獠?’”
10、彼此彼此指两者比较差不多。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一二二回:“正说着话,济公进来。周员外连忙举手抱拳说:‘圣僧久违。’和尚说:‘彼此彼此。’”
11、此地无银三百两比喻想要隐瞒、掩盖真相;因手法拙劣;反而彻底暴露。民间故事:有人把银子埋藏地下,上面留字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邻人阿二偷走了银子,也留字写道:“隔壁阿二不曾偷”。
12、一寒如此一:竟然;寒:贫寒。竟然穷困到这样的地步。形容贫困潦倒到极点。西汉 司马迁《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一绨袍以赐之。”
13、此地无银三十两比喻想要隐瞒、掩盖真相,结果反而彻底暴露。鲁迅《伪自由书·推背图》:“里巷间有个笑话:……写道‘此地无银三十两’。……就在木板的那一面添上一句道:‘隔壁阿二勿曾偷’。”
14、切切此布旧时布告末尾的套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希望全体人民,一律安居乐业,切勿轻信谣言,自相惊扰。切切此布。”
15、此恨绵绵绵绵:延续不断的样子。这种遗恨缠绕心头,永远不能逝去。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16、赖有此耳赖:依赖、倚靠。幸亏有一着(才得解救)。《晋书·石勒载记》:“尝使人读《汉书》闻郦食其劝立六国后,大惊曰:‘此法当失,何得遂成天下!’至留侯谏,乃曰:‘赖有此耳。’”
17、亦复如此复:又,再。也是这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刘琨善能招延,而拙于抚御,一日虽有数千人归投,其逃散而去,亦复如此。所以卒无所建。”
18、此动彼应见“此发彼应”。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君之于民,如脑筋于耳目手足,此动彼应,顷刻而成。”
19、此处不留人,会有留人处指这里不可居留,自会有可居留的地方。《通俗编》卷十三引《平陈录》:“张贵妃权宠,沈后经半年不得御。陈主当御沈后处,暂入即还,谓后曰:‘何不见留?’赠以诗曰:‘留人不留人,不留人也去。此处不留人,会有留人处。’”
20、顾此失彼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形容头绪繁多;无法兼顾全面。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6回:“分军为三:一军攻麦城,一军攻纪南城,大王率大军直捣郢都,彼疾雷不及掩耳,顾此失彼,二城若破,郢不守矣。”
21、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原是一些店铺招揽生意的用语,向顾客表明他没分店,只能在他这一家店里买到某种商品。泛指某种事物只有他那儿有,别处都没有。
22、在此一举在:在于,决定于;举:举动,行动。指事情的成败就决定于这一次的行动。《史记·项羽本纪》:“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23、但愿如此但:仅,只。就愿意这样。晋·陶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24、此发彼应这里发动,那里响应。清·陈天华《警世钟》:“各做各的,怎么行呢?一定是要互相联络,此发彼应才行。”
25、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彼:那。这种情况下与那种情况下的是非标准不一。即没有客观的是非标准。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26、何至于此怎么会到这样的境地。指怎么会到了这种地步。《旧唐书·李密传》:“请斩之以谢众,方可安辑。玄感曰:‘何至于此?’”
27、在此存照照:查考,察看。写下字据保存进来,以作凭证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2回:“执凭公文,在此存照。”
28、此疆尔界谓划分疆界,彼此阻隔。《诗·周颂·思文》:“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
29、莫此为甚没有什么能超过这个的了。多指不良倾向或形势严重。宋·洪迈《容斋三笔》卷四:“名不雅古,莫此为甚。”
30、此一时,彼一时此:这;彼:那。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不能相提并论。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31、南山可移,此案不动南山:终南山;动:动摇。终南山可以移动,但已定下的案子决不能更改。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终以为南山可移,此案不动。”
32、实偪处此《左传 隐公十一年》:“无滋他族,实偪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本意为迫于形势而占有此地。后用以表示为情势所迫,不得不如此。《左传·隐公十一年》:“无滋他族,实偪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
33、一至于此竟到如此地步。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笔札无情,任其摇礕。甚矣哉!文之横流,一至于此!”
34、如此这般虚指没有详细说明或不要求详细说明的某种事物。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8回:“今朝县中李大人到学生那里,如此这般,说大巡新近有参本上东京。”
35、耿耿此心耿耿:形容忠诚。这颗心至忠至诚。清·黄宗羲《感旧》:“寒江才把一书开,耿耿此心不易灰。”
36、岂有此理岂:哪里。哪里有这样的道理。指极为荒谬;决无道理。《南齐书 虞悰传》:“郁林废,悰窃叹曰:‘王徐遂缚绔废天子,天下岂有此理邪?’”
37、莫此之甚莫:无;甚:严重,超过。没有什么能超过这个的了。《魏书》:“损败风化,渎乱情礼,莫此之甚。”
38、此唱彼和这里唱,那里随声附和。比喻互相呼应。清 陈田《<明诗纪事己签>序》:“与前七子隔绝数十年,而此唱彼和,声应气求,若出一轨。”
39、等因奉此旧时公文用语。“等因”用以结束表示理由说明原因的“上文”;“奉此”用以引起表示重心所在的“下文”。现多比喻例行公事;官样文章。邹韬奋《抗战以来·对保障人民权利的再呼吁》:“否则岂不仍是‘等因奉此’的一纸公文在老爷们的桌上转来转去?”
40、彼一时,此一时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41、实逼处此指为情势所迫,不得不这样。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
42、不分彼此彼:对方;此:己方。不分你我。形容关系亲密。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8回:“我想叫他们今后不分彼此,都是一样。”
43、此呼彼应此:这里。彼:那里。这里呼唤,那里响应。形容联系紧密,互相配合行动。
44、至于此极至:到。到了这般绝境。指痛苦到了极点。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下》:“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45、此事体大事体:事情。这事关系重大,牵涉面广。亦作“兹事体大”。宋·范仲淹《让观察使第二表》:“此事体大,乞垂圣鉴,特降中旨。”
46、重此抑彼重:重视;抑:压制,贬低。重视这个,压制那个。指待人或处事不公平。
47、此中三昧三昧:佛教用语,梵文音译词,意思是“正定”,即屏绝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门修养之法。比喻这里面的奥妙之处。唐·李肇《国史补·中》:“长沙僧怀素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
48、彼倡此和和:附和;应和。比喻一方倡导,别一方效法;或互相配合,彼此呼应。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6回:“二人先通了郤克,然后谒见晋景公,内外同心,彼倡此和,不由晋景公不从。”
49、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指合情合理的事,大家想法都会相同。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只是她也是个女孩儿。俗语说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50、诸如此比犹言诸如此类。《宋书·文帝纪》:“又州郡估税,所在市调,多有烦刻。山泽之利,犹或禁断,役召之品,遂及稚弱。诸如此比,伤治害民。”
51、厚此薄彼厚:优待;重视;薄:怠慢;轻视。重视或优待这一方;轻视或冷淡那一方。也作“薄此厚彼”。指不平等地对待两个方面或两个人。明 袁宏道《广庄 养生主》:“皆吾生即皆吾养,不宜厚此薄彼。”
52、到此为止以这里为界限。陈忠实《白鹿原》第16章:“兆海痛苦地叹口气:‘完了。到此为止。’”
53、乐此不倦此:这。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后汉书 光武帝纪》:“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54、长此以往长:长久;此:如此;这样。长久这样下去。鲁迅《书信集 二五六 致张廷谦》:“倘长此以往,恐怕要日见其荒凉。”
55、诸有此类犹言诸如此类。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程器》:“诸有此类,并文士之瑕累。”
56、比物此志比物:比类,比喻;志:心意。指用事物行为来寄托、表达自己的心意。东汉 贾谊《新书 阶级》:“故曰‘圣人有金城’者,比物此志也。”王先谦补注:“物,类也。志,意也。言臣如效死取义,则为国家不拔之基,圣人有‘金城’之语,正比类此意也。”
57、此疆彼界疆:边界;界:地域的限隔。彼此之间划分疆界,相互阻隔。宋·朱熹《朱子语类》第64卷:“致广大,谓心胸开阔,无此疆彼界之殊。”
58、此风不可长这种风气不能让它滋长发展。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四十七回:“若到外面说了,人家就要说此风不可长了。”
59、此一时彼一时指时间不同,情况亦异,不能相提并论。语出《孟子 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60、弘此远谟发挥你那胸中的深谋远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