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尘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尘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风尘之变风尘:比喻战乱。指战争的灾乱。《晋书·陶璜传》:“夫风尘之变,出于非常。”
2、播土扬尘播:扬。指尘土飞扬。形容飞奔。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二折:“恨不得播土扬尘,又无个过性的人。”
3、风尘物表风尘:指污浊、纷扰的世俗生活。超越世俗的特出人物。宋·马永易《实宾录》:“晋王戎目王衍,自然是风尘物表。”
4、甚嚣尘上甚:很;嚣:喧闹。原指军营中人声喧哗;尘土飞扬。形容传播消息;议论纷纷。现多指错误或反动言论非常嚣张。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六年》:“甚嚣,且尘上矣。”
5、超尘拔俗尘、俗:佛教称尘世、人间;拔:超出。原指佛教徒修行功夫深;已超出人世。后指超出一般人之上;不同凡俗。宋 黄庭坚《与王周彦长书》:“盖登太山而小天下,观于海者难为水也。企而慕者,高而远虽其不逮,犹足以超世拔俗矣。”
6、出尘不染比喻身处污浊的环境而能保持纯洁的节操。宋·周敦颐《周濂溪集·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7、釜中生尘犹釜中生鱼。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八:“颜渊箪食瓢饮……范史云釜中生尘。”
8、超逸绝尘谓不拘滞于世俗,超然物外。《宣和书谱·空鲙帖》:“往昔字学之流,其初笔法安在?惟其胸次笔端超逸绝尘,暗合法度,则其草创便为一物之宗。”
9、风尘之惊风尘:战乱。战乱发生的警报。王闿运《振威将军张威墓志铭》:“归葬时,东夷有风尘之惊,廷臣喧嚣,仓黄促战。”
10、望尘奔溃亦作“望尘奔北”。谓只看见敌方军马扬起的尘土便奔逃溃散。形容军无斗志。《北史·魏纪二·太武帝》:“诸军同日皆监江,所过城邑,莫不望尘奔溃,其降附者不可胜数。”
11、风尘仆仆风尘:指旅行。仆:走路劳累的样子。旅行艰辛困顿;行路劳累疲乏。清 吴趼人《痛史》第八回:“三人拣了一家客店住下,一路上风尘仆仆,到了此时,不免早些歇息。”
12、望尘僄声比喻听见风就是雨,不辨事情的虚实真伪。汉·王符《潜夫论·贤难》:“且闾阎凡品,何独识哉?苟望尘僄声而已矣。”
13、超轶绝尘轶:车辙;超轶:指后车超过前车;绝尘:脚不沾尘土。形容奔跑得极快。庄周《庄子 徐无鬼》:“天下马有成材,若恤若失,若丧其一,若是者,超轶绝尘,不知其所。”
14、马尘不及比喻赶不上,跟不上。明·都穆《都公谭纂》卷上:“王行昔望吾舅马尘不及,何先友为?”
15、尘头大起指尘沙尘土高高扬起。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0回:“山后尘头大起,必有伏兵。”
16、一尘不缁犹一尘不染。明·宋濂《贞白堂记》:“堂下种梅花数树,当霜雪严沍之际,众芳摇落,而是花独翘然,散而为春妍冰玉,其葩一尘不缁。”
17、车尘马迹指车马行过的痕迹。宋 朱熹《卧龙庵记》:“余既惜其出于荒堙废壤之余,而又幸其深阻敻绝,非车尘马迹之所能到。”
18、声动梁尘形容歌声嘹亮动人。汉·刘向《别录》:“汉兴,鲁人虞公善雅乐,发声尽动梁上尘。”
19、抗尘走俗形容为了名利,到处奔走钻营。南朝 齐 孔稚圭《北山移文》:“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
20、妄尘而拜指迎候有权势的人,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态。
21、望尘而拜指迎候有权势的人,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态。《晋书 潘岳传》:“岳性轻躁,趋势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
22、奔逸绝尘奔逸:疾驰;绝尘:脚不沾尘土。形容走得极快。也形容人才十分出众,无人企及。先秦 庄周《庄子 田子方》:“颜渊问于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成玄英疏:“奔逸绝尘,急走也。”
23、烟雾尘天
24、仙尘路隔尘:尘世。上天和人世无路相通。比喻亲友被隔绝,无法相会。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仙尘路隔,不能相依。”
25、不染一尘形容清高廉洁。同“一尘不染”。郑观应《盛世危言 日报》:“胸中不染一尘,惟澄观天下之得失是非,自抒伟论。”
26、甑生尘甑:炊具。甑里积了灰尘。形容生活贫困,断炊已久。宋·陆游《连阴欲雪排闷》:“先生经旬甑生尘。”
27、望尘拜伏见“望尘而拜”。《北史·魏任城王云传》:“时高肇权重,天下之士望尘拜伏。”
28、遗俗绝尘谓超脱尘俗而避世隐居。清·戴名世《和陶诗》序:“其后苏文忠谪居海外,流离患难之际,深惩世网慨然有遗俗绝尘之志。”
29、清尘浊水清尘:喻他人;浊水:喻自己。比喻相隔很远,会面没有希望。三国 魏 曹植《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30、尘外孤标尘外:世外;孤标:孤立的标志。形容清峻突出或人的清高品质。《旧唐书·杜审权传》:“冲碎孕灵岳之秀,精明含列宿之光,尘外孤标,闲云独步。”
31、望尘不及见“望尘莫及”。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赵咨传》:“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
32、前尘影事谓往事。田汉《影事追怀录·引言》:“中国文人谈到往事喜欢叫它‘前尘影事’,意思是这些事像影子似的过去了。”
33、风尘之言指蜚短流长的言语。《魏书·王慧龙传》:“赐慧龙玺书曰:‘义隆畏将军如虎,欲相中害,朕自知之,风尘之言,想不足介意也。”
34、翠尘珠坱翠:绿宝石;坱:尘土。翡翠蒙尘,珍珠落土。比喻人才被埋没。明·陈与郊《昭君出塞》:“一霎宫闱,万端悲怆,忍使翠尘珠坱。”
35、尘垢秕糠尘:尘土;垢:污垢;秕:秕谷;糠:米皮。比喻琐碎而没有用的东西。庄周《庄子 逍遥游》:“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
36、蛛网尘封形容居室、器物等长期封存而无人过问。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三:“余录其《浪淘沙》云:‘春到凤城中,游运方通,闲来指点过桥东。记得当时心醉处,蛛网尘封。’”
37、一路风尘形容旅途辛苦。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小的听见昨日的头起报马来报,说今日大驾归府,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不知赐光谬领否?”
38、吹影镂尘镂:雕刻。吹影子,刻尘土。比喻工艺精细到不见形迹。《关尹子 一宇》:“言之如吹影,思之如镂尘,圣智造迷,鬼神不识。”
39、奔轶绝尘形容跑得极快,迅速前进。绝尘,脚不沾尘土。见“奔逸绝尘”。
40、惊起梁尘《太平御览》卷五七二引汉刘向《别录》:“汉兴以来,善歌者鲁人虞公,发声清哀,盖动梁尘。”后因以“惊起梁尘”形容歌声高妙动人。《太平御览》卷五七二引汉·刘向《别录》:“汉兴以来,善歌者鲁人虞公,发声清哀,盖动梁尘。”
41、尘垢粃糠灰尘和污垢,谷粃和米糠。喻卑微无用之物。《庄子·逍遥游》:“是其尘垢粃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
42、望尘靡及见“望尘莫及”。清·黄宗羲《移史馆熊公雨殷行状》:“如厮隶之于贵官,负弩前驱望尘靡及耳。”
43、镂尘吹影吹影子,刻尘土。比喻工艺精细到不见形迹。《关尹子·一宇》:“言之如吹影,思之如镂尘,圣智造迷,鬼神不识。”
44、遗风逸尘前代遗留下来的风教和超逸的事迹。元·俞希鲁《至顺镇江志·人材》:“至于高蹈物表,远引方外,亦皆清隽卓绝志士,是其遗风逸尘,霑被无极。”
45、马足车尘喻四处奔波,生活动荡不定。秋瑾《申江题壁》:“马足车尘知己少,繁弦急管正声稀。”
46、一尘不染原为佛教用语。佛家把色、声、香、味、触、法叫做“六尘”;说道者不为六尘所玷污;保持心地清静。形容不受坏思想、坏作风的沾染和腐蚀。也形容环境清静整洁。宋 张耒《腊初小雪后圃梅开》:“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
47、仆仆风尘仆仆:行路劳累的样子;风尘: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形容奔波忙碌,旅途劳累。《太平天国 天情道理书》:“去国立乡,抛妻弃子,数年之间,仆仆风尘,几经劳瘁。”
48、随波逐尘犹言随波逐流。明·高明《玉簪记·诳告》:“他是冰清玉润,怎便肯随波逐尘。”
49、超尘逐电超:跃登;逐:追逐。腾空而行,追逐电光。形容奔驰的速度很快。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大钟寺》:“长安少年多驰骤车马以为兵,超尘逐电,劳瘁不辞。”
50、风尘之声指蜚短流长的言语。《宋书·氐胡传略阳清水氐扬氏》:“诸所谮引,言非一事,长涂万里,无路自明,风尘之声,日有滋甚。”
51、恶尘无染谓没有受到坏习气的影响。叶圣陶《穷愁》:“儿童诚可爱,一味天真,恶尘无染。”
52、逸尘断鞅指马奔跑时扬起尘土,挣断马鞅。形容马跑得很快。唐许尧佐《柳氏传》:“[许俊]遂升堂,出翊札示柳氏,挟之跨鞍马,逸尘断鞅,倏忽乃至。”
53、游戏尘寰犹言游戏人间。清·程麟《此中人语·广寒宫扫花女》:“余雄服游戏尘寰,物色奇士,殊无知我者。”
54、蛛丝尘网挂着的蜘蛛网,堆积的灰尘。形容生活窘困。《雍熙乐府·点绛唇(子为我家业凋残)》:“穷不穷甑有蛛丝尘网乱,窘不窘炉无烟火酒瓶干。”
55、边尘不惊边:边境;惊:震动。比喻边境安定无战事。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太宗贞观十五年》:“上曰:‘隋炀帝劳百姓,筑长城以备突厥,卒无所益。朕唯置李世勣于晋阳而边尘不惊,其为长城,岂不壮哉!’”
56、步人后尘步:踏;踩;后尘:走路时后面扬起的尘土。踩着人家脚印走。比喻追随;沿袭别人。清 梁章钜《归田琐记 北东园日记诗》:“某当竭尽绵力,以步诸君子后尘,断不肯置身事外也。”
57、流落风尘流落:因生活所迫而留居他乡;风尘:指纷扰的生活。穷困潦倒,漂泊江湖。元 范子安《竹叶舟》楔子:“我则为十载萤窗苦学文,惭愧杀万里鹏程未致身,因此上甘流落在风尘。”
58、纤尘不染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唐·释道世《法苑珠林》:“若菩萨在乾土山中经行,土不著足,随岚风来,吹破土山,令散为尘,乃至一尘不著佛身。”宋·张耒《腊月小雪后圃梅开》:“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
59、望尘奔北见“望尘奔溃”。晋·葛洪《抱朴子·行品》:“望尘奔北,闻敌失魄。”
60、风尘表物风尘:指污浊、纷扰的世俗生活。超越世俗的特出人物。《晋书·王戎传》:“王衍神恣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