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波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波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推波助澜,纵风止燎澜:大波浪。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的声势,扩大影响。隋·王通《文中子·问易》:“真君、建德之事,适足推波助澜、纵风止燎尔!”
2、沿波讨源沿波:顺着水流;讨源:探索源头。循着水流寻找源头。原比喻作文时由次要的写到主要的,最后点出主题。后比喻探讨事物的本末。晋 陆机《文赋》:“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
3、波涛汹涌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5卷:“盖因波涛汹涌,水遂为其所激而动也。”
4、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个浪头尚未平复,另一个浪头又掀起了。比喻事情进行波折很多,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又发生了。宋 姜夔《白石道人诗话》:“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又作。”
5、波流茅靡随波逐流,随风而倒。比喻胸无定见,趋势而行。《明史 赵炳然传》:“世宗朝,璁、萼、言、嵩相继用事,六卿之长不得其职。大都波流茅靡,淟涊取容。”
6、暗送秋波秋波:秋天的水波;比喻美女的眼睛。原指美女暗中以眉目传情;后形容暗中以眉目传情;也泛指暗中示意;暗通信息;献眉讨好。宋 苏轼《百步洪》诗之二:“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明 冯梦龙《挂枝儿 私窥》:“眉儿来,眼儿去,暗送秋波。”
7、轩然大波高高涌起的巨大波涛。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轩然:高高的样子。唐 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
8、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比喻说话夸大之极。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那妮子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怎当他只留支剌信口开合。”
9、骏波虎浪形容迅猛汹涌的波浪。
10、波光粼粼波光: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净。波光明净。阿来《尘埃落定》第七章:“月亮升起来,照着波光粼粼的小河。”
11、烟波浩渺烟波:水波渺茫;看远处有如烟雾笼罩;浩渺:广阔无边。水波渺茫;一望无边。形容水域宽广。也作“烟波浩淼”。唐 崔致远《将归海东巉山春望》:“目极烟波浩渺间,晓鸟飞处认乡关。”
12、波涛滚滚滚滚:大水奔流的样子。形容江河奔流而来或迅猛发展的潮流元·郑廷玉《楚宫》:“便有那波涛滚滚长江限,假若是无敌手战应难。”
13、东海逝波东逝大海的波涛。比喻大势已去,无法挽回。明·刘若愚《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纵有真心为国、束身自好者,恐亦孤掌难鸣也。东海逝波,其奈之何哉!”
14、鲸波鼍浪见“鲸涛鼍浪”。清·王韬《西人重日轻华》:“逮至明代,欧洲诸国日强,精于驾舟,不惮远涉,往往于鲸波鼍浪中探测新地,以为通商互市之区。”
15、波属云委属:连接;委:累积。波涛连绵,云层堆叠。比喻连续不断,层见叠出。《宋书 谢灵运传论》:“自建武暨乎义熙,历载将百,虽缀响联辞,波属云委,莫不寄言上德,托意玄珠。”
16、波光鳞鳞形容波光像鱼鳞一样层层排列。
17、烟聚波属如烟之相聚,波之相接。比喻接连而来,聚集甚多。隋·卢思道《北齐兴亡论》:“朝士无赖者,亦竞相谄媚,或送婢妾,或进子女,筐筐苞苴,烟聚波属。”
18、古井无波古井:枯井。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唐·白居易《赠元稹》诗:“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19、古井不波古井:枯竭的老井。波:波澜。枯竭的老井已不会再起波澜。比喻心境沉寂,不会因外界的影响而动感情。旧时指寡妇不思再嫁。亦作“古井无波”、“无波古井”。
20、宦海风波宦海:旧指官场。旧指官场沉浮,像海洋中的浪涛和大风,变化莫测;亦指官场中出现的风险和波折。宋·陆游《休日感化》:“宦海风波实饱经,入将人世寄邮亭。”
21、逐影随波跟着别人的影子走,随着水流飘移。形容无主见。明·沈德符《野获编·内监·冯保之败》:“思为报复仇,且结张诚欢,故出全力攻之,言官不过逐影随波而已。”
22、一波才动万波随指一波方动,万波随之而起。比喻事情开端后的不断发展变化。宋 惠洪《冷斋夜话 船子和尚偶》:“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23、波罗奢花即鸡冠花。
24、风波平地风波:比喻事变。平地上起风浪。比喻突然发生意料不到的纠纷或事故。明·许三阶《节侠记·开宗》:“因辐辏旧日姻盟,潜归去,风波平地,夫妇各飘零。”
25、波澜老成波澜:波涛,形容文章多起伏;老成:指文章很老练。形容文章气势雄壮,语句老练。唐 杜甫《敬赠郑谏议十韵》诗:“思飘云物外,律中鬼神惊。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
26、老鱼跳波鱼随着乐声跳跃。比喻音律精妙绝伦。唐·李贺《李凭箜篌引》:“梦入神仙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27、波波碌碌奔走忙碌貌。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二折:“指望一举状元及第,峥嵘发达。谁想今日波波碌碌,受如此般辛勤也。”
28、一尺水十丈波比喻说话夸张,不真实。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88回:“到底还是媒人嘴,一尺水十丈波的。”
29、兴波作浪兴:掀起;作:兴起。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7回:“你是谁?在此兴波作浪?”
30、鸥波萍迹萍:浮萍。鸥鸟戏波,浮萍浪迹。比喻隐居者安逸闲适、自由自在的生活。清·王士慎《池北偶谈·谈献二·王公家书》:“事在身外,身在世外,鸥波萍迹,足寄此生。”
31、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比喻说话夸大之极。同“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元 王晔《桃花女》第二折:“你将那半句话搬调做十分事,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32、碧波荡漾碧:青绿色。青绿色的波浪起伏不定。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9章:“灿烂的阳光,美丽的野花,碧波荡漾的原西河,凹凸不平的石板街……”
33、波谲云诡谲:变化多端。比喻文章如波云变化多致。也比喻事物变化多端,难以预料。汉 扬雄《甘泉赋》:“于是大厦云谲波诡,摧嶉而成观。”
34、一波未成,一波已作一个波浪还没形成,另一个波浪又起来了。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成,一波已作。”
35、波路壮阔波路:波涛。比喻规模宏伟,声势浩大。同“波澜壮阔”。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旅客贫辛,波路壮阔。”
36、无风扬波犹言无风起浪。喻无端生事。明·李贽《读<金胜>》:“无风扬波,无事生事,一人好名,毒流万世,卒使管叔流言,新莽藉口。”
37、烟波钓徒烟波:水波渺茫,看远处有如烟雾笼罩;钓:钓鱼。旧指隐逸于渔的人。《新唐书·张志和传》:“以亲既丧,不复仕,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
38、平地波澜波澜:波涛。比喻突然发生的事端或变故。唐·刘禹锡《竹枝词》:“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39、浪恬波静恬:安静。风平浪静。比喻十分平静。明·吾丘瑞《运甓记·辞亲赴任》:“浪恬波静,指日到武冈之任。”
40、海波不惊惊:震动。比喻平安无事。唐·李庾《东都赋》:“开元太平,海波不惊,乃驾神都,东人夸荣。”
41、一波万波见“一波纟毚动万波随”。宋·范成大《题请息斋》诗之八:“冷暖旧雨今雨,是非一波万波。”
42、波骇云属犹波属云委。比喻连续不断,层见迭出。《北齐书 文苑传序》:“至夫游夏以文词擅美,颜回则庶几将圣,屈宋所以后尘,卿云未能辍简。于是辞人才子,波骇云属。”
43、秋波盈盈形容眼神饱含感情。清 魏秀仁《花月痕》第六回:“再看秋痕,早是秋波盈盈,默然不语。”
44、澜倒波随比喻言行无标准。明 宋濂《<楚石禅师六会语>序》:“第近年以来,传者失真,澜倒波随,所趣日下。”
45、随波逐流随:跟着;逐:追赶;追随。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是随着别人走。西汉 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46、东海鲸波东海上的汹涌波涛。比喻来自东方的侵略。高珪《岳坟感赋》诗:“东海鲸波谁可靖,只今惜少岳家军。”
47、平地生波平地:平坦的地。平地上起风浪。比喻突然发生意料不到的纠纷或事故。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十回:“还不肯放松一步,必欲剪草除根,听信那娼妇平地生波。”
48、玉液金波比喻美酒。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他其实咽不下玉液金波。”
49、风平波息风和波浪都没有。比喻平静无事。《四海记·祖师复下凡间救苦》:“武当山祖师大显威灵,逢难救难,遇危救危,四海风平波息,发感神威。”
50、波澜壮阔澜:大波浪;壮阔:又雄壮又宽广。指水的波涛浩渺广阔。比喻声势雄壮有力;规模宏大。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三卷:“其年诸短调,波澜壮阔,气象万千,是何神勇。”
51、滑泥扬波谓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周燮传》:“吾既不能隐处巢穴,追绮季之迹,而犹显然不远父母之国;斯固以滑泥扬波,同其流矣。”
52、随波逐尘犹言随波逐流。明·高明《玉簪记·诳告》:“他是冰清玉润,怎便肯随波逐尘。”
53、积露为波比喻积少成多。明 袁宏道《题龙堂僧募册》诗:“衲子欲言面羞涩,试介乌纱作檀越,积露为波江可得,东邻北里贤相识。”
54、趁波逐浪犹随波逐流。形容奔波;颠沛。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第四折:“谁想并头莲情断藕丝长,搬调的俺趁波逐浪。”元 石德玉《紫云亭》第四折:“当日个为多情一曲《满庭芳》,曾贬得苏东坡也趁波也趁波逐浪。”
55、尺波电谢谓人世短促,如波逝电闪。《文选·刘孝标<重答刘秣陵沼书>》:“青简尚新,而宿草将列,泫然不知涕之无从也。虽隙驷不留,尺波电谢,而秋菊春兰,英华靡绝。”
56、淈泥扬波淈:搅浊;扬:掀起。搅混泥浆,掀起波浪。形容人没有主见,随大流战国·楚·屈原《楚辞·渔父》:“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57、山积波委谓堆积如山高,如波涛重迭。形容数量极多。宋·文莹《玉壶清话》第三卷:“后邀钜货于楼,山积波委,岁入万计。”
58、竹烟波月烟:烟雾。雾气中的竹林和月照下的波纹。比喻月光下秀美的景色。唐·白居易《池上篇》序:“酒酣琴罢,又命乐童登中岛亭,合奏《霓裳散序》,声随风飘,或凝或散,悠扬子竹烟波月之际者久之。”
59、随波逐浪①随着波浪飘荡。②颠沛貌。③犹言随波逐流,随大流。④谓同行同止。①唐·白居易《浪淘沙》词之六:“随波逐浪到天涯,迁客西还有几家。”②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详察这生分女作歹为非,更和这忤逆男随波逐浪。”③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四回:“七军乱窜,随波逐浪者,不计其数。”
60、金波玉液比喻美酒。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八回:“今闻老母被囚,虽金波玉液不能下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