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冰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冰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虎尾春冰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尚书 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2、镂冰斸雪比喻构思新颖精巧。清·刘大櫆《皖江酬唱集》序:“予唱汝和,无往不复,镂冰斸雪,纂组缤纷。”
3、夏虫疑冰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语出《庄子 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4、玉骨冰肌形容女子苗条的身段和洁白光润的肌肤。宋·杨无咎《柳梢青》词:“玉骨冰肌,为谁偏好,特地相宜,一段风流。”
5、抱冰公事公事:公务。指旧时官场中清苦的差使。宋 陶穀《清异录 官志》:“当其役者曰:‘又管抱冰公事也。’”
6、以狸致鼠,以冰致绳用猫招引老鼠,用冰作绳索。比喻事情不能成功。《吕氏春秋 功名》:“以狸致鼠、以冰致绳,虽工不能。”
7、饮冰食檗喝冷水,吃苦味的东西。形容生活清苦,为人清白。唐 白居易《三年为刺史》诗:“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8、报冰公事旧时官场指清苦的差使。
9、敲冰求火敲开冰找火。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大光明藏经》下卷:“敲冰求火,论功不遂。”
10、玉清冰洁犹玉洁冰清。宋·高观国《花心动·梅意》词:“碧藓封枝,点寒英、疏疏玉清冰洁。”
11、冰壶玉尺冰壶:即冰心玉壶;玉尺:玉制的尺。比喻人品高尚纯洁《元史·黄溍传》:“君子称其清风高节,如冰壶玉尺,纤尘弗污。”
12、如履春冰履:踩。好像踩着春天薄薄的冰。比喻在危险的境地而提心吊胆。唐·刘禹锡《让同平章事表》:“退思尘忝,如履春冰。”
13、如履薄冰好像踩着薄薄的冰。比喻在危险的境地而提心吊胆。《诗经 小雅 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14、镂冰劚雪喻构思新颖精巧。
15、涣如冰释犹言涣然冰释。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75卷:“久即下部血出,并鲜血片,便无痛苦,涣如冰释。”
16、一片冰心冰心:清洁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7、冷若冰霜若:好像。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对人对事十分冷淡;没有一丝热情。有时也指面目或态度严厉;使人无法靠近。清 刘鄂《老残游记续集》第二回:“笑起来一双眼又秀又媚,却是不笑起来又冷若冰霜。”
18、瓦解冰泮瓦器破碎,冰块融解。比喻失败、崩溃或消失。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则七国之军,瓦解冰泮。”
19、冰炭不相容冰:冰块;炭:炭火;容:接纳。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并存。宋 陆游《寄题李季章侍郎石林堂》诗:“君不见,牛奇章与李卫公,一生冰炭不相容。”
20、冰瓯雪椀瓯:盂;椀:同“碗”,水碗。晶莹透亮的水盂,纯净洁白的水碗。指质地纯净的笔洗。《有宗嘉话》:“必以天池浩露,涤笔于冰瓯雪椀中,方与此诗相副。”
21、冰消雪释比喻事物消失瓦解。靳以《被煎熬的心》:“父亲已经在楼梯口那里等她,好象原想申斥她几句,看到她便什么都冰消雪释的样子,只在急急地问她是不是医院出了什么事。”
22、戴霜履冰形容不怕严寒,奔波于外。晋·葛洪《抱朴子·勖学》:“于是莫不蒙尘触雨,戴霜履冰,怀黄握白,提清絜肥,以赴邪径之近易,规朝种而暮获矣!”
23、雪窖冰天窖:收藏东西的地洞。到处是冰和雪。形容天气寒冷,也指严寒地区。《宋史·朱弁传》:“叹马角之未生,魂销雪窖;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
24、春冰虎尾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25、冰解的破冰冻融解,箭靶射中。比喻问题解决,障碍消除。清 曾国藩《<经史百家简编>序》:“惟校雠之学,我朝独为卓绝,干嘉间巨儒辈出,讲求音声故训,校勘疑误,冰解的破,度越前世矣。”
26、冰清玉润象冰一样晶莹,如玉一般润泽。原指晋乐广卫玠翁婿俩操行洁白。后常比喻人的品格高洁。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卫洗马初欲渡江。”南朝 梁 刘孝标注引《卫玠别传》:“裴叔道曰:“妻父有冰清之姿,婿有璧润之望,所谓秦晋之匹也。”
27、夏虫语冰比喻人的见识短浅。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28、玉洁冰清像玉那样纯洁;似冰那样清明。形容人品高洁。也作“冰清玉洁”。唐 杨炯《李怀州墓志铭》:“金多木少,孔文举之天骨;玉洁冰清,华子全之神彩。”
29、青蓝冰水“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的略语。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四:“桐城派古文,望谿开之,海峰继之,至惜抱而其传始大,此天下之公言也。惜抱出于刘门,世几有青蓝冰水之喻。”
30、衔胆栖冰衔:嘴含;胆:苦胆;栖:栖息。嘴里含着苦胆,居住在冰上。形容刻苦自励。《晋书 刘元海载记》:“但以大耻未雪,社稷无主,衔胆栖冰,勉从群议。”
31、冰心一片冰心:清洁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2、冰消气化形容事物消失化解,不复存在。
33、冰洁玉清比喻德行高洁。《初学记》卷宗十七引《吴先贤传 故扬州别驾从事戴矫传赞》:“猗猗茂才,执节云停,志励秋霜,冰洁玉清。”
34、画脂镂冰镂:雕刻。在没脂上绘画,在冰上雕刻。比喻劳而无功。汉 桓宽《盐铁论 殊路》:“故内无其质而外学其文,虽有贤师良友,若画脂镂冰,费日损功。”
35、雾释冰融雾气消散冰块融化。比喻疑难消除尽净。明·杨慎《<古文参同契>序》:“苦思精索,一旦豁然,若有神悟,离章错简,雾释冰融。”
36、冰雪聪明比喻人聪明非凡。唐 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坐知七曜历,手画三军势。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37、夏虫不可以语冰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38、敲冰戛玉比喻乐声清润动听。宋·杨无咎《垂丝钓·邓端友席上赠吕倩倩》:“听敲冰戛玉,恨云怨雨,声声总在愁处。”
39、戛玉敲冰戛:敲击。敲打玉器和冰块。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也形容人气节凛然。唐 白居易《听田顺儿歌》:“戛玉敲冰声未停,嫌云不遏入青冥。”
40、冰壸秋月喻人品德清白廉洁。宋·苏轼《赠潘谷》诗:“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冰壶贮秋月。”《宋史·李侗传》:“愿中如冰壸秋月,莹彻无瑕,非吾曹所及。”宋·苏轼《赠潘谷》诗:“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冰壶贮秋月。”
41、饮冰食蘖谓生活清苦,为人清白。亦作“饮冰茹檗”。语出唐·白居易《三年为刺史》诗之二:“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42、冰消雾散比喻事物消失瓦解。北周 庚信《周大将军琅邪定公司马裔墓志铭》:“都督始州诸军事,蛮夷恃险,狼顾鸱张,高山寻云,深谷无景,九地纵横,三门起伏,危峰马束,水险桥飞。遂得谷静山空,冰消雾散。”
43、凛若冰霜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态度严肃,不易接近。宋 曾巩《酬柳国博》诗:“洞无畦畛心常坦,凛若冰霜节最高。”
44、涣尔冰开犹言涣然冰释。南朝·梁·何炯《答释法云书难范缜<神灭论>》:“钻仰渊秘,涣尔冰开。”
45、水洁冰清洁:洁白。清:清净。指像冰和水一样洁白清净。形容人的品格高洁或文笔雅致。晋·张华《魏刘骠骑涞》:“金刚玉润,水洁冰清,郁郁文彩,焕若朝荣。”
46、冰消冻释比喻困难或障碍像冰融化那样消释。宋·朱熹《论差役利害状》:“而此数十年深锢牢结之弊,一旦豁然,冰消冻释。”
47、冰清玉洁清:清澈;洁:洁白。像冰那样清澈;像玉那样洁白。也作“玉洁冰清”。比喻人品高尚、纯洁;做事光明磊落。西汉 司马迁《与挚伯陵书》:“伏唯伯陵材能绝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
48、敲冰索火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一定不会成功。《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第四卷:“若敲冰而索火,类缘木以求鱼。”
49、冰肌玉骨像冰一样的肌肤;像玉一样的骨骼。形容女性肌肤洁白细腻。也形容梅、水仙、荷花等鲜艳洁净。后蜀 孟昶《避暑摩诃池上作》诗:“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暖。帘开明月独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
50、瓦解冰销见“瓦解冰泮”。唐·刘商《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诗:“瓦解冰销真可耻,凝艳妖芳安是恃。”
51、瓦解冰消比喻完全消逝或彻底崩溃。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48回:“于是热烘烘的一件大事,轻轻的被他弄得瓦解冰消。”
52、艳如桃李,凛若冰霜凛:严冷可畏。形容女子容貌艳丽而态度严肃。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又是两个绝代女子,一个艳如桃李,凛若冰霜;一个裙布钗荆,端庄俏丽。”
53、冰魂素魄形容清白纯洁的品质。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四折:“俺本是广寒宫冰魂素魄,怎比那阎浮世浊骨凡胎。”
54、饮冰吞檗见“饮冰食蘖”。明·袁宗道《杂说》:“务此大事,不怙小解,惟求实知,卧薪尝胆,饮冰吞檗。”
55、冰炭不言,冷热自明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晋书·王沈传》:“尧、舜、周公所以能致忠谏者,以其款诚之心者也,冰炭不言,而冷热之质自明者,以其有实也。”
56、镂冰雕朽镂、雕:雕刻。雕刻冰块和朽木。比喻劳而无功。《北史 儒林传序》:“镂冰雕朽,迄用无成。”
57、王祥卧冰王祥卧冰求鱼以奉母。比喻子女孝顺父母。《晋书·王祥传》:“父母有疾,衣不解带……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58、冰天雪地冰雪漫天盖地。形容非常寒冷的景象。清 蒋士铨《鸡毛房》诗:“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59、钻冰求火比喻徒劳无功。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02卷:“影离响绝,云销雾除,钻冰求火,探巢捕鱼,不足言其无也。”
60、涣若冰释犹言涣然冰释。唐·权德舆《张隐居庄子指要序》:“盖弘道以周物,阐幽以致用,内外相济,始终相发,其文约,其旨明,累如珠贯,涣若冰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