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病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1、病风丧心 | 风:通“疯”,疯狂。形容言行昏乱而荒谬。 | 宋·苏洵《谏论》:“人之情非病风丧心,未有避赏而就刑者。” |
| 2、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 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 《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
| 3、病由口入 | 见“病从口入”。 | 《云笈七签》卷三五:“病由口入,节宣方也;生劳败静,养道性也。” |
| 4、愁潘病沈 | 泛指烦恼和疾病。 | 晋 潘岳因忧愁而早生白发,南朝 梁 沈约因病而瘦减腰围。 |
| 5、病民害国 | 病:损坏,祸害。害人民、害国家。 | 清 严复《救亡决论》:“从未问津,致一是云为,自亏自损,病民害国,暗不自知。” |
| 6、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 怜:怜惜。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 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
| 7、病民蛊国 | 病:损坏,祸害;蛊:相传为人工培养的毒虫,引伸为毒害。害人民、害国家。 |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昔刘晏桑弘羊,利尽缁铢,而未尝病国病民,后世犹说其聚敛。” |
| 8、病入膏肓 | 膏肓:我国古代医学名称;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膈膜之间叫“肓”。古代认为“膏肓”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后形容病情严重到无法治疗的程度。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也作“病在膏肓”。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年》:“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
| 9、祛病延年 | 祛:除去。除去疾病,延长寿命。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九回:“陛下,从此色欲少贪,阴功多积,凡百事将长补短,自足以祛病延年。” |
| 10、久病成医 | 人病久了;也就像医生一样熟知医理药性。比喻经过多次磨难而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 左丘明《左传 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战国 楚 屈原《九间 惜育》:“九折臂而成医兮。”汉 王逸注:“言人九折臂,更历方药,则成良医。” |
| 11、四百四病 | 谓四肢百体的四时病痛。泛指各种疾病。 | 《三国志平话》上卷:“学究用手揭起匣盖,只有文书一卷,取出看罢,即是医治四百四病之书。” |
| 12、却病延年 | 谓消除病痛,延长寿命。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7回:“修真养性,服食导引,却病延年。” |
| 13、病病殃殃 | 形容病了很久,身体虚弱委靡不振的样子。 | 冯德英《山菊花》下部第四章:“为个穷放蚕的闺女,病病殃殃的,也没给你生个一儿半女,值得这么用心,花这么大的费用?” |
| 14、病染膏肓 | 见“病入膏肓”。 | 元·范居中《金殿喜重重·秋思》套曲:“真个崔张不让,命该凋丧,险些病染膏肓,此言非妄。” |
| 15、心病还须心上医 | 心里的忧虑或精神负担必须消除造成这种精神负担的因素。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5卷:“自古说得好:‘心病还须心上医’,眼见得不是盼奴来,医药怎得见效。” |
| 16、疥癣之病 | 疥癣:一种皮肤病。比喻危害尚轻的祸患或无关紧要的问题。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直谏》:“大夫之于吴也,疥癣之病也。” |
| 17、病病歪歪 | 形容病体衰弱无力的样子。 | 老舍《龙须沟》第一幕:“你教大爷歇歇吧,他病病歪歪!” |
| 18、七病八痛 | 泛指各种各样的病痛。 | 清 曾朴《孽海花》第24回:“就是在雯青家里,一年到头,上下多少人,七病八痛,都是他包圆儿的。” |
| 19、疾病相扶 | 有病的互相扶助。指患难时互相关心帮助。 |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
| 20、狂花病叶 | 狂花:醉酒喧哗;病叶:醉酒闭目入睡。比喻醉酒的人。 | 唐·黄甫松《醉乡日月》:“饮流谓睚眦者为狂花,且睡者为病叶。” |
| 21、贫病交攻 | 见“贫病交迫”。 | 宋·陈亮《与王季海丞相书》:“入春以来,贫病交攻,更无一日好况。” |
| 22、蚌病生珠 | 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同“蚌病成珠”。 | 高燮《题蔡哲夫所绘沈孝则〈冰雪庐图〉即步哲夫韵》:“嗟哉蚌病乃生珠,诗渐可读消雄图。” |
| 23、七病八倒 | 形容体弱多病。 | |
| 24、病狂丧心 | 狂:疯狂;丧:丧失。丧失理智,像发了疯一样。形容言行昏乱而荒谬。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1回:“今日圣驾未临时,犹俨然上坐谈兵,大言不惭,病狂丧心!” |
| 25、痛心病首 | 犹痛心疾首。形容极其悲愤。 | 《新唐书 突厥传上》:“帝谓群臣曰:‘往国家初定,太上皇以百姓故,奉突厥,诡而臣之,联常痛心病首,思一刷耻于天下。” |
| 26、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 祸:灾祸。说话不小心就会招来灾祸,吃错东西就会生病。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71卷:“谚有‘祸从口出,病从口入’,甚好。” |
| 27、无病自炙 | 灸:灼,多指中医用艾叶等灼烧身体某一部分的医疗方法。比喻自找苦吃或自寻烦脑。 | 《庄子·盗跖》:“柳下季曰:‘跖得无逆汝意若前乎?’孔子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炙也。’” |
| 28、病笃乱投医 | 投:投奔。病情危急不审医术好坏就去就诊。比喻事势危急盲目求援。 | 鲁迅《二心集·知难行难》:“再问问看,要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见于《红楼梦》上的所谓‘病笃乱投医’了。” |
| 29、多愁善病 | 见“多愁多病”。 | 《儒林外史》第三十回:“假使天下有这样一个人,又与我同生同死,小弟也不得这样多愁善病!” |
| 30、霜露之病 | 因感受风寒而引起的病。 |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逎上书归侯,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 |
| 31、心病还从心上医 | 心里的忧虑或精神负担必须消除造成这种精神负担的因素。 | 元·吴昌龄《张天师》:“这的是心病还从心上医。” |
| 32、老弱病残 | 老:老人;弱:弱小的幼童;病:病人;残:残疾人。泛指弱势群体。 | 邓小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研人员美国有一百二十万,苏联九十万,我们只有二十多万,还包括老弱病残,真正顶用的不很多。” |
| 33、旧病复发 | 比喻老毛病又犯了。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8回:“哥哥果然要经历正事,倒也罢了;只是他在家里说着好听,到了外头,旧病复发,难拘束他了。” |
| 34、多愁多病 | 经常忧愁就会体弱多病。旧时形容才子佳人的娇弱状态 | 宋 柳永《倾杯》词:“早是多愁多病,那堪细把旧约前欢重省。” |
| 35、病在膏肓 | 见“病入膏肓”。 | 宋·朱熹《与台端书》:“今天下之病在膏肓者久,夫人而能知之,夫人而欲言之,顾以不当其任,虽欲一效其伎而无所施耳。” |
| 36、蠹国病民 | 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 元 刘祁《归潜志》卷十三:“因思一时富贵权势之人,生长纨绮中……非惟不知稼穑之艰难,流于奢淫以蠹国病民,抑又不知世间温饱安逸之正味为不少。” |
| 37、同病相怜 | 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怜:怜惜。 | 汉 赵晔《吴越春秋 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
| 38、无病呻吟 | 没病瞎哼哼。比喻没有值得忧伤的事情而叹息感慨。也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实感情;装腔作势。 | 宋 辛弃疾《临江仙》词:“百年光景百年心,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 |
| 39、病去如抽丝 | 形容病愈很快而且彻底。 |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十章:“可是,这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就慢慢儿地养着吧,急也没用。” |
| 40、病入骨隨 | 骨隨:骨髓。病到骨头里。形容病势严重无法医治或事态严重无法挽救。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喻老》:“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鍼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隨,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隨,臣是以无请也。” |
| 41、死病无良医 | 死病:不治之症。比喻无法挽救。 | 《孔丛子·执节》:“以无异政,所以自退也。日死病无良医。” |
| 42、切中时病 | 切:切合;中:恰好对上;病:害处。指发表的言论正好击中当时社会的弊病。 | 宋 龚明之《中吴纪闻 王彦光》:“彦光时主丽水簿,慨然上疏陈十弊,皆切中时病。” |
| 43、思妇病母 | 谓因想念妻子欲归家乡而托言母病。喻作伪。 | |
| 44、十病九痛 | 形容浑身病痛。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回:“如今我的身子是十病九痛的,你二嫂子也是三日好两日不好。” |
| 45、花魔酒病 | 指沉湎于酒色。 | 元·曾瑞《哨遍·思乡》:“花解语,娇相并,旦暮花魔酒病。” |
| 46、一病不起 | 得病后病情一天天恶化,终至死亡。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那詹典在途中本就受了些风霜,到家又传了时症,一病不起,呜呼哀哉死了。” |
| 47、急病让夷 | 犹今言将困难留给自己,将方便让给别人。 | 语出《国语 鲁语上》:“贤者急病而让夷。” |
| 48、千夫所指,无病而死 | 指:指责。被众人所指责将没什么好下场。 | 东汉·班固《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夫所指,无病而死。’臣常为之寒心。” |
| 49、冷热病 | 疟疾。比喻情绪高低不定。 |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五章:“可工作起来犯冷热病,有利向前,没利靠后,怕得罪人,满肚子小机器,就是不往正经地方使。” |
| 50、药到病除 | 药一服下病就好了。形容用药效果非常好。 |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药到病除,效如桴鼓。” |
| 51、生老病死 | 佛教认为出生、衰老、疾病、死亡是人生的“四苦”;后指社会生活中生育、养老、医疗、殡葬等重大生活现象。 | 《敦煌变文集 八相变》:“生老病死相煎逼,积财千万总成空。” |
| 52、泡病号 | 指借故称病长期不上班或小病大养。 | |
| 53、愁潘病沉 | 晋潘岳因忧愁而早生白发,南朝梁沉约因病而瘦减腰围。因以“愁潘病沉”泛指烦恼和疾病。 | |
| 54、心病还须心药医 | 心里的忧虑或恋念成了精神负担,必须消除造成这种精神负担的因素。 | |
| 55、病急乱投医 | 病势沉重,到处乱请医生。比喻事情到了紧急的时候,到处求人或乱想办法。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紫鹃笑道:‘你也念起佛来,真是新闻!’宝玉笑道:‘所谓病急乱投医了。’” |
| 56、悯时病俗 | 指忧虑时俗。 | 宋 曾巩《答李讼书》:“足下自称有悯时病俗之心,信如是,是足下之有志乎道。” |
| 57、弱如扶病 | 扶病:支持病体。弱得像支撑着病体一样。形容身体非常虚弱。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7回:“大约骚人咏士以此花红若施脂,弱如扶病,近乎闺阁风度,故以女命名。” |
| 58、病入骨髓 | 病到骨头里。形容病势严重,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 | 《韩非子·喻老》:“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鍼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
| 5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沉:沉没;侧畔:旁边;帆:船。沉船旁边有很多船过,发病的树木旁边有很多茂盛的树木。比喻新生势力锐不可当。 |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缝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 60、病国殃民 | 使国家受害,人民遭受苦难。明·桑绍良《独乐园》楔子:“只因误用了王安石,创立新法,招呼党类,病国殃民,天下骚然。”亦作“祸国殃民”。郭沫若《不读书好求甚解》:“你们的动机不怕就出于利国福民,然而你们的结果必弄到病国殃民。” | 《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只为李林甫、杨国忠相继为相,妒贤妒能,病国殃民,屈在下僚,不能施展其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