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暴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暴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讨逆除暴讨:征伐。征伐和剪除背叛的残暴势力。《晋书·张轨传》:“所以讨逆除暴,成功济务,宁宗庙社稷,致天下之福,不可废也。”
2、暴厉恣睢暴:残暴;恣睢:横行霸道,任意妄为。形容残暴凶狠,恣意横行。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12回:“这位新官,或是慈祥恺恻,叫人感恩,或是暴厉恣睢,叫人畏惧。”
3、暴发户指突然发了财得了势的人。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城里的大官大府,翰林、尚书,咱伺候过多少,没瞧过他这囚攘的暴发户,在咱面上混充老爷!”
4、急敛暴征严急而苛猛的赋税。唐·白居易《杜陵叟》诗:“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5、安良除暴安抚善良的人,铲除强暴的人。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三侠五义》间在叙勇侠之士,游行村市,安良除暴,为国立功。”
6、横科暴敛同“横征暴赋”。《元史·外夷传一·高丽》:“佥议司官不肯供报民户版籍,州县疆界,本国横科暴敛,民少官多,刑罚不一,若止依本俗行事,实难抚治。”
7、上嫚下暴同“上慢下暴”。
8、凭河暴虎凭:从水中走过去;暴:空手搏斗;暴虎:空手打虎。比喻冒险行事,有勇无谋。也比喻勇猛果敢。明·胡文焕《群音类选·<蟠桃记·洞宾问答>》:“漫夸他陆地行舟,也何用凌空举鼎,凭河暴虎皆亡命,蝇头蜗角纷争。”
9、鹿驯豕暴意指一会儿像鹿一样柔驯,一会儿像猪一样凶暴。形容狡诈。
10、暴跳如雷暴:急躁;发怒。蹦跳发怒;好像打雷一样猛烈。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严贡生越发恼得暴跳如雷。”
11、助桀为暴同“助桀为虐”。《史记·田单列传》:“国既破亡,吾不能存;今有劫之以兵为君将,是助桀为暴也。”
12、暴露无遗暴露:显露;显现;遗:遗漏。全部、彻底地暴露了出来;没有丝毫遗漏。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二章:“只要在这里发现敌人主力,那敌人一切诡计就暴露无遗。”
13、鼓睛暴眼眼睛突出的样子。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序》:“中国的鼓睛暴眼的文字实在是比穿山甲、比猬毛还要难于接近的逆鳞。”
14、一暴十寒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5、禁暴正乱禁:制止。正:纠正。抑制强暴势力,治理混乱局面;或禁除暴行,根治叛乱。亦作“禁暴止乱”、“禁暴诛乱”、“禁乱除暴”、“救乱除暴”、“拨乱诛暴”、“止暴禁非”、“禁暴静乱”。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
16、骄侈暴佚同“骄奢淫逸”。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6回:“必是后辈儿孙骄侈暴佚,暴殄天物,以致合府抄、检。”
17、盲风暴雨指非常急骤的风雨。苏曼殊《遁迹记》:“尔时诸天昏暗,盲风暴雨,震荡川陆。”
18、残暴不仁凶狠毒辣,一点也没有同情、怜悯之心。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3回:“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当众共殛之!”
19、禁暴诛乱禁除暴行,诛杀叛乱。汉 贾谊《过秦论》:“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
20、自甘暴弃指自甘堕落,不求进取。同“自暴自弃”。章炳麟《演说录》:“近来有一种欧化主义的人,总说中国人比西洋人所差甚远,所以自甘暴弃,说中国必定灭亡,黄种必定剿绝。”
21、暴风骤雨暴:突然而猛烈的;骤:急速。来势急速而猛烈的大风大雨。有时比喻声势浩大;发展迅速的运动。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9回:“有雌雄二鸟,原在一处同飞,忽被暴风骤雨惊散。”
22、抑暴扶弱抑:遏止,压制。压制强暴,扶助弱小。东汉·班固《汉书·刑法志》:“夫法令者,所以抑暴扶弱,欲其难犯而易避也。”
23、无寇暴死在没有变乱的情况下就死于非命。
24、十寒一暴冻十天,晒一天。比喻做事时而抓紧,时而懈怠,进展不快。金·元好问《戏题新居二十韵》:“就中此宅尤费手,官织工材半佣顾。十寒一暴半载强,才得安床置铛釜。”
25、三尸暴跳形容人气愤到极点。
26、以众暴寡,以强凌弱凌:侵犯,欺侮;暴:欺侮;寡:少。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仗着人多去侵犯人少的对方。康有为《大同书》甲部:“于是一乡自为一国,一姓自为一群,以众暴寡,以强凌弱。”
27、上慢下暴谓君上骄慢,下民强暴。《周易·系辞》:“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
28、铩羽暴鳞飞鸟羽毛脱落,养鱼之水已干涸。用以比喻不得志,处境极为困难。南朝·宋·鲍照《侍郎上疏》:“铩羽暴鳞,复见翻跃。”
29、狂风暴雨大风大雨。比喻声势猛烈或处境险恶。宋 梅尧臣《惜春三月》之二:“前日看花心未足,狂风暴雨忽无凭。”
30、飘风暴雨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管仲《管子 小匡》:“时雨甘露不将,飘风暴雨数臻。”
31、禁乱除暴禁:制止;乱:混乱;暴:强暴。抑制强暴势力,治理混乱局面。清·汪琬《复仇或问》:“诸凡国法所不及加,与有司所不得而执者,不许其复仇,则无以禁乱除暴也,”
32、赏贤罚暴犹赏善罚恶。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八经》:“故赏贤罚暴,举善之至者也;赏暴罚贤,举恶之至者也;是谓赏同罚异。”
33、急风暴雨急:急促;暴:猛烈。又急又猛的暴风雨。形容声势浩大;来势凶猛。西汉 刘安《淮南子 兵略训》:“大寒甚暑,疾风暴雨,大雾冥晦,因此而为变者也。”
34、窃时肆暴老鼠放肆地偷吃东西。比喻得势时胡作非为,横行霸道。
35、迅风暴雨暴:突然而猛烈。形容声势浩大,来势迅猛。宋·洪迈《夷坚丙志·舒州刻工》:“至午,黑云倏起西边,罩覆楼上,迅风暴雨随之。”
36、疾雨暴风指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同“暴风疾雨”。晋 干宝《搜神记》卷四:“是日果有疾雨暴风,从太公邑外而过。”
37、陵弱暴寡谓欺凌弱小者和少数。语出《庄子·盗跖》:“自是之后,以强陵弱,以众暴寡。”语出《庄子·盗跖》:“自是之后,以强陵弱,以众暴寡。”
38、横赋暴敛横、暴:残暴,强横,凶狠;赋、敛:征税,聚财。强横残暴地征收苛捐杂税。形容反动统治阶级贪婪凶狠、搜刮人民的罪行。宋·朱熹《已酉拟上封事》:“国家财用皆出人民,如有不节而用度有阙,则横赋暴敛必将有及于民,虽有爱人之心,而民不被其泽矣。”
39、革奸铲暴清除奸佞,铲除暴虐。
40、强不凌弱,众不暴寡暴:损害。强大的不欺凌弱小的,人多的不欺负人少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奸劫弑臣》:“故其治国也,正明法,陈严刑,将以救群生之乱,去天下之祸,使强不凌弱,众不暴寡。”
41、以众暴寡以人多势众的一帮去欺凌、迫害人少势弱的一方。《商君书·画策》:“神农既没,以强胜弱,以众暴寡。”
42、讨恶翦暴征讨和剪除凶恶残暴的势力。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夫讨恶翦暴必声其罪,宜先分裂,夺其土地,使土民之心,各知所归。”
43、冯河暴虎犹言暴虎冯河。清·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抱头鼠窜者胆裂之不暇,冯河暴虎者虚骄而无实。”
44、暴衣露盖日晒衣裳,露湿车盖。形容奔波劳碌。《史记·萧相国世家》:“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
45、暴取豪夺豪:强横。用暴力劫夺。宋 苏轼《策断上》:“国用不足,则加赋于民,加赋而不已,则凡暴取豪夺之法,不得不施于今之世矣。”
46、粗风暴雨指风雨之来势急骤狂猛。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88回:“莫讲粗风暴雨,不能招架,就是小小一阵凉飕,只怕也难支持了。”
47、暴殄天物暴:残害;殄:灭绝;天物:大自然界生存的万物。原指残害灭绝各种生物。后指不知爱惜物品;随意毁坏糟蹋。《尚书 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48、救乱除暴救:止。治理混乱局面,清除强暴势力。《三国志通俗演义·曹公分兵拒袁绍》:“盖救乱除暴,谓之义兵。”
49、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凌:侵犯,欺侮;暴:欺侮;寡:少。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仗着人多去侵犯人少的对方。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自是之后,以强凌弱,以众暴寡,汤武以来,皆乱人之徒也。”
50、以暴易暴以:用;易:改变,更换;暴:残暴。用残暴势力代替残暴势力。指统治者换了,暴虐的统治没有改变。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51、强不犯弱,众不暴寡犯:侵犯;暴:损害。强大的不欺凌弱小的,人多的不欺负人少的。西汉·戴圣《礼记·祭义》:“强不犯弱,众不暴寡,而弟达乎州巷矣。”
52、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打虎;冯河:徒步过河,“冯”同“凭”。徒手和虎搏斗;蹚水过大河。比喻勇猛果敢。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53、横征暴赋滥征捐税,强行搜刮民财。唐·元稹《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固合抚绥黎庶,上副天心,蠲减征徭,内荣乡里。而乃横征暴赋,不奉典常,擅破人家,自丰私室。”
54、乞儿暴富乞儿:乞丐。乞丐骤然发了大财。比喻学问大增。明·袁宏道《瓶史·器具》:“然寒微之士,无从致此,但得宣、成等窑磁瓶各一二枚,亦可谓乞儿暴富矣。”
55、以暴易乱用残暴者代替残暴者。指统治者换了,暴虐的统治没有改变。南朝·宋·范晔《宦者传论》:“虽袁绍龚行,芟夷余,然以暴易乱,亦何云及。”
56、疾风暴雨疾:又快又猛;暴:突然而猛烈。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淮南子 兵略训》:“何谓隐之天?大寒甚暑,疾风暴雨,大雾冥晦,因此而为变者也。”
57、虽有搞暴即使因干枯而变形。
58、除残祛暴除:去掉;祛:除去;暴:凶暴。铲除残暴。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专一除残祛暴,济困扶危。”
59、自弃自暴指自甘堕落,不求进取。同“自暴自弃”。《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凡为血气所移者,皆是自弃自暴之人耳。”
60、狂饮暴食狂:纵情任性。大吃大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