哓音瘏口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犹言舌敝唇焦。形容说话之多,费尽口舌。
出处:梁启超《本馆第一百册祝辞》:“虽然,菲封不弃,敝帚自珍,哓音瘏口,亦已三年,言念前劳,不欲泯没。”
例子:《辛亥革命·政闻社宣言书》:“不惮哓音瘏口为国民告,务唤起一般国民政治上之热心。”
基础信息
拼音xiāo yīn kōng kǒu
注音ㄒ一ㄠ 一ㄣ ㄎㄨㄥ ㄎㄡˇ
繁体嘵音瘏口
感情哓音瘏口是中性词。
用法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一丝两气(意思解释)
- 松乔之寿(意思解释)
- 漫天遍野(意思解释)
- 一言九鼎(意思解释)
- 羊触藩篱(意思解释)
- 好了疮疤忘了痛(意思解释)
- 风移俗易(意思解释)
- 不生不灭(意思解释)
- 阋墙谇帚(意思解释)
- 三瓦两巷(意思解释)
- 笼鸟槛猿(意思解释)
- 峥嵘岁月(意思解释)
- 发怒穿冠(意思解释)
- 付之一笑(意思解释)
- 树大招风(意思解释)
- 情非得已(意思解释)
- 不世之业(意思解释)
- 餐风茹雪(意思解释)
- 牛溲马渤(意思解释)
- 莽莽广广(意思解释)
- 沉迷不悟(意思解释)
- 君子不器(意思解释)
- 一朝之忿(意思解释)
- 狼眼鼠眉(意思解释)
- 一差两讹(意思解释)
- 人生路不熟(意思解释)
- 直言谠议(意思解释)
- 不足为法(意思解释)
※ 哓音瘏口的意思解释、哓音瘏口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施命发号 | 发布号令。 |
| 乘兴而来,败兴而返 | 兴:兴致,兴趣。趁着兴致来到,结果很扫兴地回去。 |
| 叨陪末座 | 叨:谦词,受到(好处);陪:奉陪;末座:席中最后的座位。这是受人宴请的客气话。 |
| 神机妙算 | 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
| 国富民安 | 国家富强,人民安定。 |
| 眼底无人 | 眼睛里没有别人。形容狂傲自大,瞧不起人。 |
| 闲见层出 | 先后一再出现。 |
| 刻翠裁红 | 喻极力修饰词藻。 |
| 漫天大谎 | 弥天大谎,没有边际的假话 |
| 冲州过府 | 见“冲州撞府”。 |
|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 形容懒惰成性,坐享别人劳动成果的人。 |
| 刻肌刻骨 | 形容感受极深刻。 |
| 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 易:换;并日:两天并作一天。一件衣服谁外出就换上,两天吃一天的饭。形容非常贫穷。 |
| 三杯和万事 | 和:缓和。指饮酒可以解脱愁闷消除烦恼 |
| 规天矩地 | ①规,为圆,象征天;矩,为方,象征地。②泛指效法天地。 |
| 含冤负屈 | 负:背着;屈:委屈。指蒙受冤枉、委曲。 |
| 一臂之力 | 臂:胳膊。比喻给一些力量不大的协助。 |
| 亡魂丧魄 | 形容非常惊慌恐惧或心神不宁。 |
| 兰质薰心 | 比喻女子淑美善良的气质。 |
| 靴刀誓死 | 指战死沙场的决心。 |
| 歙漆阿胶 | 歙县的漆,东阿的胶,即指胶漆。比喻情意相投。 |
| 思如涌泉 | 才思犹如喷出的泉水。形容人的才思敏捷,才力充沛。 |
| 别具只眼 | 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比喻有独到的见解。 |
| 千妥万妥 | 十分妥当。 |
| 立身处世 | 立身:在社会上立脚;处世:在社会上与人相处交往。在社会上自立;与世人交往相处。指做人的言行和交际等活动。 |
| 山崩川竭 | 亦作“山崩水竭”。山岳崩塌,河川干枯。古代认为是重大事变或其征兆。 |
| 笨口拙舌 | 没有口才,不善言谈。 |
| 调词架讼 | 调唆他人诉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