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百讽一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形容规讽正道的言辞远远及不上劝诱奢靡的言辞。意在使人警戒,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讽一,犹驰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
例子:梁启超《译印政治小说序》:“视庄言危论,往往有过,殆未可以劝百讽一而轻薄之也。”
基础信息
拼音quàn bǎi fěng yī
注音ㄑㄨㄢˋ ㄅㄞˇ ㄈㄥˇ 一
繁体勸百諷一
感情劝百讽一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方法不对头。
近义词讽一劝百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悬崖撒手(意思解释)
 - 怀柔天下(意思解释)
 - 碧空万里(意思解释)
 - 饿虎饥鹰(意思解释)
 - 一无牵挂(意思解释)
 - 懊悔莫及(意思解释)
 - 奉公如法(意思解释)
 - 口讲指划(意思解释)
 - 拉帮结派(意思解释)
 - 运用自如(意思解释)
 - 耳鬓斯磨(意思解释)
 - 避实击虚(意思解释)
 - 土穰细流(意思解释)
 - 宰鸡教猴(意思解释)
 - 弃末反本(意思解释)
 - 向天而唾(意思解释)
 - 行不知往(意思解释)
 - 倚庐之望(意思解释)
 - 画沙聚米(意思解释)
 - 出言不逊(意思解释)
 - 北道主人(意思解释)
 - 秉文经武(意思解释)
 - 选色征歌(意思解释)
 - 目挑眉语(意思解释)
 - 天生尤物(意思解释)
 - 灾难深重(意思解释)
 - 如鱼似水(意思解释)
 - 千回百折(意思解释)
 
※ 劝百讽一的意思解释、劝百讽一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以文乱法 | 文:指儒家的经典。引用儒家的经典,非议国家法令。 | 
| 一寸丹心 | 丹心:赤心;忠心。一片赤诚的心。 | 
| 易放难收 | 话说出去容易,收回来就难了。 | 
| 勤俭节约 | 指人勤于劳作而生活简单俭朴。 | 
| 一丝不苟 | 苟:苟且。丝毫也不马虎。形容办事极为认真。 | 
| 天旋地转 | 指天地转动。比喻时事变迁。也形容人头晕眼花的感觉。 | 
| 寸进尺退 | 前进一寸,后退一尺。指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即得不偿失。 | 
| 手舞足蹈 | 蹈:跳动。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 
| 倒栽葱 | 指栽跟斗时头先着地,即栽得很重。比喻一次惨重的失败。 | 
| 逴俗绝物 | 犹言超世绝俗。 | 
| 十万火急 | 形容事情紧急到了极点。 | 
| 歌莺舞燕 | 歌声宛转如黄莺,舞姿轻盈如飞燕。亦形容景色宜人,形势大好。 | 
| 奔走相告 | 奔;走:跑。奔跑着互相转告。形容人遇到重大的或非常的事件时;急迫地互相转告有关的人。 | 
| 正本溯源 | 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溯:寻找。从根本上整顿和寻找原因。 | 
| 脆而不坚 | 脆弱而不坚实。形容虚有其表。 | 
| 怪诞不经 | 怪诞:离奇古怪;不经:不合常理。指言语奇怪荒唐,不合常理。 | 
| 杀人不眨眼 | 本来是禅宗用语。杀人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形容嗜杀成性;极端的暴虐凶残。 | 
| 李代桃僵 | 僵:枯死。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 
| 缝衣浅带 | 宽袖大带是古代儒者的服饰,借指儒者。 | 
| 一本正经 | 正经:庄重;正派。形容态度规矩而庄重。 | 
| 身无分文 | 形容非常贫穷。 | 
| 使心用腹 | 用心思,使坏心眼。 | 
| 改俗迁风 | 迁:改。改变风俗习气。 | 
| 信口开合 | 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 
| 直言贾祸 | 直:坦率、直爽;贾:买,引伸为招致。指说话坦率的人会惹祸。 | 
| 木本水源 | 树的根本,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 
| 进种善群 | 谓提高民族素质。 | 
| 迟疑不决 | 犹豫疑惑,不能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