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墙桃李的成语故事
拼音 mén qiáng táo lǐ
基本解释 门墙:指师长之门;桃李:比喻后进者或学生。称他人的学生。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七卷:“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
门墙桃李的典故
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叔孙武叔夸奖孔子的学生端木赐(子贡)比孔子强,子贡说自己只能走进孔子的门墙而矣。阳虎在卫国犯了罪,逃到北方的晋国对赵简子说朝廷有一半的官吏都是他的学生,他们不但不帮他反而害他,赵简子说他栽培的不是桃李是蒺藜。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人云亦云 | 金 蔡松年《槽声同彦高赋》诗:“槽床过竹春泉句,他日人云吾亦云。” |
| 鸿鹄之志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 以怨报德 | 《国语 周语中》:“以怨报德,不仁。” |
| 宝贝疙瘩 |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19章:“宝生在他们老公母俩心上,真像命根子,宝贝疙瘩。” |
| 肉眼凡夫 | 元 范子安《竹叶舟》第一折:“这都是神仙骨,不似你肉眼凡夫。” |
| 拜将封侯 | 元 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一折:“我也曾陋巷淹留,贫寒常受,红尘火,今日个拜将封侯,才得个功名成就。” |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斐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 黄发儿齿 | |
| 七青八黄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量着穷秀才人情只是纸半张,又没甚七青八黄。” |
| 首尾共济 | 《明史·方逢时传》:“两人首尾共济,边境遂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