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角斗争的成语故事


拼音 wō jiǎo dòu zhēng

基本解释 蜗:蜗牛;蜗角:比喻极微小的境地。比喻为极小的事而引起大的争执。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


蜗角斗争的典故

传说古代有一只蜗牛的两个触角上有两个小国,左边的叫触氏国,右边的叫蛮氏国。两个国家因为争夺地盘而经常发生战争,有时竟伏尸百万,血流成河,造成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蜗牛因此而丧失触觉功能。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骂天咒地 贾平凹《妊娠》第二章:“后村里纷纷传说谁家老祖宗的墓被盗了,骂天咒地。”
生生不已
寝苫枕块 《仪礼·既夕礼》:“居倚庐,寝苫枕块。”
打落牙齿和血吞 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为了团结,为了大敌当前,顾全抗战,只好‘打落牙齿和血吞’。”
遗臭千年 明·邵璨《香囊记·强婚》:“岂不闻李氏断臂,清风满耳如生;文君(卓文君)夜奔,遗臭千年未泯。”
口不二价 《后汉书·逸民传·韩康》:“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余年。”
湿肉伴干柴
涓滴成河 唐·杜甫《倦夜》:“重露成涓滴,稀量乍有无。”
饥寒交切 宋·王谠《唐语林》第一卷:“上谓曰:‘汝何为作贼?’对曰:‘饥寒交切,所以为盗。’”
直言正论 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王荆公始用事,公以直言正论折之,不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