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纲五常的成语故事


拼音 sān gāng wǔ cháng

基本解释 指我国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提倡的伦理道德。三纲;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 、智、信。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


三纲五常的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碰壁后,在冉求的帮助下回到了鲁国,他与季康子是不相为谋。于是专心著述,编辑整理《诗》《书》《礼》《乐》《春秋》,同时又开坛讲学,与弟子们坐而论道,正式总结出三纲五常等社会规范。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无以塞责 《汉书 东方朔传》:“妾幸蒙陛下厚恩,先帝遗德,奉朝请之礼,备臣妾之仪,列为公主,赏赐邑人,隆天重地,死无以塞责。”
姑置勿论
衔橛之虞 明·何景明《功实篇》:“夫利猛兽之乐者忘衔橛之虞。”
尽态极妍 唐 杜牧《阿房宫赋》:“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衔勇韬力 唐·柳宗元《献平淮夷伯雅表》:“衔勇韬力,日思予殛。”
望风承旨 《晋书·石崇传》:“骏戚属尊重,权势赫奕。内外有司,望风承旨。”
积铢累寸 何刚德《客座偶谈》第四卷:“如有盈余,积铢累寸,今年买半亩,明年买半亩。”
濠梁观鱼 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照天蜡烛 宋·范镇《东斋纪事》第四卷:“田元均密谏况,宽厚明辨,其治成都最为声。……蜀人谓之‘照天蜡烛’,又谓之‘不错事尚书’。”
擒奸擿伏 《纪闻·苏无名》:“无名历官所在,擒奸擿伏有名。每偷,至无名前,无得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