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雷不及掩耳的成语故事
拼音 xùn léi bù jí yǎn ěr
基本解释 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
出处 《晋书 石勒载记上》:“出其不意,直冲末抷帐,敌必震惶,计不及设,所谓迅雷不及掩耳。”
迅雷不及掩耳的典故
东汉末年,曹操进攻黄河流域的马超和韩遂,把马超打败。马超要求割地求和,曹操不答应,占领渭口后修筑工事后,表面答应议和,暗中养精蓄锐,接着以疾雷不及掩耳之势向马超突然袭击,将丝毫没有防范的马超打得大败而逃。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忠君爱国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4回:“此人虽则商贾之流,倒也有些忠君爱国之心、排患解纷之略。” |
学贯天人 | 明·周楫《西湖二集·文昌司怜才慢注禄籍》:“学贯天人,才兼文武,聪明颖悟,出口成章。” |
感今怀昔 | 晋·潘岳《为诸妇祭庚新妇文》:“仿佛示行,故瞻弗获;伏膺饮泪,感今怀昔。” |
徒讬空言 | |
迟眉钝眼 | 李劼人《死水微澜》第六部分:“并且迟眉钝眼地,看着人憨痴痴地,比蔡兴顺精灵不到多少。” |
有头有脸 | 浩然《艳阳天》第29章:“村里有头有脸的人全都敬着他,支书跟他更是亲近。” |
水火不相容 | 《周易 说卦》:“故水火不相逮。” |
百业萧条 | 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在一切蒋介石统治区域,贪污遍地,特务横行,捐税繁重,物价高涨,经济破产,百业萧条,征兵征粮,怨声载道。” |
酒色财气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秉传》:“秉尝从容言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 |
玩火自焚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