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闻强识的成语故事
拼音 bó wén qiáng zhì
基本解释 闻:见闻;识:记。见闻学识广博;记忆力强。也作“博闻强记”、“博闻强志”。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博闻强识的典故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自幼天资聪颖,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备。8岁时就能写文章,他的诗词歌赋文笔清新流畅。《典论》中的《论文》一篇是我国文学批判史上杰出作品。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公元220年他废汉自立为皇帝。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郤诜丹桂 | 晋郤诜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自视为“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见《晋书 郤诜传》。 |
| 淫辞秽语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淫词秽语,概所不录。” |
| 缩头缩脑 | 鲁迅《华盖集 “碰壁”之后》:“但是我也说明了几句我所以来校的理由,并要求学校当局今天缩头缩脑办法的解答。” |
| 缩头缩脚 | 清·觉佛《女英雄》:“你想这样缩头缩脚,反让金人耀武扬威,还能成为个国度吗?” |
| 托诸空言 | 清·朱珪《<赘说>序》:“若方将试吏事,则由是以求之民物之情,利病之实,不徒托诸空言也。” |
| 刻画入微 |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本来就是最好的话题,胡雪岩又有意刻画入微,所以把王有龄夫妇听得津津有味。” |
| 清辞丽句 | 清·戴名世《道墟图诗序》:“读其诗,摹写物情,颂美祖德,称述土风,清辞丽句,时时错出。” |
| 泛浩摩苍 | 语出唐·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 |
| 神牵鬼制 |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音律》:“非若诗赋古文,容易得意疾书,不受神牵鬼制者。” |
| 以貌取人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