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义之财的成语故事


拼音 bù yì zhī cái

基本解释 不义:不正当;不合理。不应该得到的或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钱财。

出处 汉 刘向《列女传 齐田稷母》:“不义之财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子起。”


不义之财的典故

古代齐国宰相田稷子把下官送给他的一些黄金孝敬给母亲,母亲觉得奇观问他做了三年宰相就有这么多俸禄,难道就没有开销了?田稷子只好如实回答,其母告诫他作为士大夫应该修身养性,不能贪这些不义之财。田稷子立即把黄金一一退回。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言出法随 清 林则徐《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稿》:“言出法随,各宜懔遵毋违。”
执法无私
先笑后号 《易·同人》:“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袂接肩摩 明·宋濂《国朝名臣序颂》:“其他智士谋臣,袂接肩摩,殆未可一二数。”
朝锺暮鼓
讬公行私
无可言状
魂不着体 《前汉书平话》卷上:“吓高皇魂不着体。”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三回:“只见两个黄巾力士,押着李逵,耳边只听得风雨之声,不觉径到蓟州地界,吓得魂不着体,手脚摇战。”
作好作歹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6回:“赖大、贾琏作好作歹……那人赶忙磕了两个头,抱头鼠窜而去。”
决胜之机 《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此天赞我决胜之机也,彼必无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