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纵七禽的成语故事


拼音 qī zòng qī qín

基本解释 比喻善于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亦作“七纵七擒”。

出处 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长孟获,又七次释放,终于使孟获心悦诚服。事见《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七纵七禽的典故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为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撤军时,南方彝族首领孟获纠集残兵余勇来袭击蜀军。双方一交锋就活捉孟获。诸葛亮从大局出发放他回家。孟获先后七次被捉住,最终真心归顺蜀国。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千金买骨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2回:“晚生下士,蒙老先生怜才心切,欲自愧怍,故得冒充名流,作千金买骨。”
石投大海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0回:“吕岳闻杨瑨之言,如石投大海,半晌无言。”
和睦相处 左丘明《左传 成公六年》:“上下和睦,周旋不逆。”
桃李争妍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8回:“四时赏玩,各有风光;春赏燕游堂,桃李争妍。”
陶犬瓦鸡 南朝 梁 萧绎《金缕子 立言上》:“夫陶犬无守夜之警,瓦鸡无司晨之益。”
匡俗济时 《宋书 明帝纪》:“王公卿尹,群僚庶官,其有嘉谋直献,匡俗济时,咸切事陈奏,无或依隐。”
纷纷扬扬 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时遇冬初,纷纷扬扬下着这一天大雪。”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先秦 韩非《韩非子 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上无片瓦,下无卓锥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丰化和尚》:“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彩衣娱亲 西汉·刘向《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着五色彩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蹄,或美鸟鸟于亲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