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轻鸿毛的成语故事
拼音 sǐ qīng hóng máo
基本解释 鸿毛:大雁的毛。比喻死得微不足道,毫无意义。
出处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死轻鸿毛的典故
西汉时期,太史令司马迁为实现父亲的遗愿继续编著《史记》,因李陵事件被施以酷刑。他强忍痛苦,终于在公元前91年完成历史巨著《史记》。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到对死的认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区区之心 | 汉·李陵《答苏武书》:“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 |
黄茅白苇 | 宋·苏轼《答张文潜书》:“惟荒瘠斥卤之地,弥望皆黄茅白苇,此则王氏之同也。” |
鹗心鹂舌 |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72回:“这绍闻当不住鹗心鹂舌的话。” |
恩恩爱爱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聪明勤谨,父子恩恩爱爱,不教而善。” |
一芹之微 | 清·陆陇其《三鱼堂文集·与郑堂邑书》:“一芹之微,聊申鄙忱,并祈哂纳。” |
舛讹百出 | |
推轮捧毂 | 明·无名氏《精忠记·告奠》:“生不能请功受赏,推轮捧毂,拜将登坛。” |
无所依归 | 战国·宋·庄周《庄子·人世间》:“民其无如矣。”晋·郭象注:“无所依归。” |
仁柔寡断 |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其孱弱少用如此,是则仁柔寡断之主,汉献、唐昭之俦耳!” |
莼鲈之思 | 《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