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渴掘井的成语故事


拼音 lín kě jué jǐng

基本解释 临:到;掘:挖。口渴了才去挖井。比喻事先不做好准备;事到临头才动手想办法。

出处 明 朱伯庐《游家格言》:“宣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临渴掘井的典故

春秋时期,鲁昭公亲近小人,不听品格高尚之人的规劝,结果被赶出国家,逃到了齐国,这才明白自己原来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齐景公觉得昭公已知道悔过,认为若让他回去,应该能成为一个贤良的国君。齐国大夫晏子却认为:掉在水里的人,一定要等到掉进水里以后,才会想起应该防备失足;迷路的人,迷失了方向之后,才知道应该注意路径。犹如面临灾难的人,才急着铸造兵器;吃东西塞住咽喉的人,才急着去挖井取水(这就是成语临渴掘井的意思)。虽然这时候用最快的速度,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平时对各种事情不做准备,不加提防,等到事情已就要发生时,才忙着采取措施去应付,那是行不通的。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玩儿不转
令人捧腹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十九回:“要丑的掉舌鼓唇,令人捧腹。”
面如方田 《南齐书·李安人传》:“帝大惊,目安人曰:‘卿面如方田,状封侯也。’”
清耳悦心 宋·张耒《鸣蛙赋》:“春露初霭,朝华始敷,文羽清喙,飞鸣自如,若奏琴筝而和笙竽,清耳悦心,听者为娱。”
吮痈舐痔 先秦 庄周《庄子 列御寇》:“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座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
沥血披肝 清·陈瑞生《再生缘》第54回:“实指望尽心竭力,不负天恩,沥血披肝,勤于王事。”
公是公非 唐·刘禹锡《天论上》:“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天下之人蹈道必赏,违之必罚。”
有文无行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或有文无行,久而秽迹恶声,使人不屑齿录者,其势亦可以乞食。”
泛泛而谈 茅盾《怎样评价〈青春之歌〉》:“也由于时间关系,不能把《青春之歌》重读一遍然后执笔,故而只能泛泛而谈,不能引证原文作具体的分析。”
满怀信心 曲波《林海雪原》:“战士们满怀信心地要走这条三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