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屣相迎的成语故事
拼音 dào xǐ xiāng yíng
基本解释 屣:鞋。古人家居脱鞋席地而坐,争于迎客,将鞋穿倒。形容热情欢迎宾客。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王粲传》:“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倒屣相迎的典故
东汉时期,著名学者蔡邕特别好结交文学人士,一次门人报告王粲来访,他匆匆忙忙把鞋都穿倒了就去迎接,众人一见来者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少年,感到十分奇怪,蔡邕说王粲的智力超群,文采很好,让人钦佩。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著于竹帛 | 汉 东方朔《答客难》:“今子大夫修先生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 |
日东月西 | 汉 蔡琰《胡笳十八拍》:“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 |
对头冤家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4回:“真真那一世的对头冤家!你何苦来还来使促狭!” |
肉搏战 | 欧阳山《三家巷》:“赤卫队员们正赶紧跑过去堵塞那个缺口,展开一场激烈的肉搏战。” |
不怀好意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武松听了这话,自家肚里寻思道:‘这妇人不怀好意了。你看我且先耍他。’” |
神惊鬼怕 | 明·郭勋《英烈传》第21回:“那士信足智多谋,熟于兵法,人号为‘小张飞’,使有一条铁鞭,神惊鬼怕。” |
桑间之咏 | 明·杨循吉《蓬轩吴记》上卷:“其集多桑间之咏,不足传也。” |
价增一顾 | 《战国策·燕策二》:“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马价十倍。” |
以镒称铢 | 《孙子·形》:“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王皙注:“言铢、镒者,以明轻重之至也。” |
肥头大耳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看上去有七八岁光景,倒生的肥头大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