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狈为奸的成语故事
拼音 láng bèi wéi jiān
基本解释 狼狈:传说狈是与狼同类的野兽;因前腿短;要趴在狼身上才能行动。狼和狈常一起出外伤害牲畜。奸:做坏事。比喻坏人互相勾结一起干坏事。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诗翁画客狼狈为奸,怨女痴男鸳鸯并命。”
狼狈为奸的典故
传说从前有一只狼和一只狈一起来到牧民的羊圈外面准备偷羊吃,羊圈很高,它们跳不过去,于是想出一个办法,由狼站在狈的脖子上,狼用前脚去抓羊。这样狼伸出前爪狠狠地抓住一只羊拖出羊圈与狈一起享用美餐一顿。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放诸四夷 | 鲁迅《对于批评家的希望》:“我所希望的不过愿其有一点常识,例如……出洋留学和‘放诸四夷’的区别,笋和竹的区别。” |
搢绅之士 | 《晋书·舆服志》:“所谓搢绅之士者,搢芴而垂绅带也。” |
套言不陈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24回:“九娃拿了一封书,递于绍闻,书上写道:‘字启谭大哥下入目。兹启者,套言不陈。’” |
初发芙蓉 | 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 |
挑毛剔刺 | |
声威大震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0回:“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 |
目瞪心骇 | 《轰天雷》第十回:“当时土木工匠们弄得目瞪心骇,不知所为,都停着工看。” |
一成不易 | 《明史·历志一》:“夫天之行度多端,而人之智力有限……惟合古今人之心思,踵事增修,庶几符合。故不能为一成不易之法也。” |
兴云吐雾 | 明·无名氏《哪吒三变》第一折:“此鬼兴云吐雾莫测,利害利害!” |
日远日疏,日亲日近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自古道:‘日远日疏,日亲日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