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惊蛇的成语故事
拼音 fēi niǎo jīng shé
基本解释 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出处 《法书苑》:“唐时一僧释亚楼善草书,曾自题一联:‘飞鸟入林,惊蛇入草。’”
飞鸟惊蛇的典故
释亚楼是唐代一位和尚。他久居寺庙,烧香念经。别的和尚空闲时就偷偷下棋睡觉,释亚楼却买了砚墨笔纸练习书法。有时深更半夜,他还在苦苦练习。一年年过去,他写字的功夫越来越深。许多烧香拜佛的人,也来请他写字。他都一一答应。 他的草书,写得尤其飘逸奔放。有人问他:“草书怎样算好?”释亚楼写了八个字:“飞鸟出林,惊蛇入草!”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针芥之契 |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跋刘武仲鲁田兄弟手书诗卷》:“行可以余于武仲先生夙有针芥之契,属为题记。” |
| 百计千方 | 宋 辛弃疾《一枝花》:“百计千方久,似斗草儿童,赢箇他家偏有。” |
| 倏来忽往 | 晋·潘岳《射雉赋》:“栎雌妒异,倏来忽往。” |
| 枉费工夫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15卷:“如今要下功夫,且须端庄存养,独观昭旷之原,不须枉费工夫,钻在纸上语。” |
| 追魂夺魄 | 明·郭勋《英烈传》第五十二回:“文忠凛然端坐,价前如狼如虎的将官,排列两行,就如追魂夺魄的一般,甚是畏惧。” |
| 短吁长叹 | 元·杨暹《西游记》第四本第15出:“我今日得救还,草舍间、免了些短吁长叹。” |
| 青眼相加 | 唐·房玄龄《晋书·阮籍传》:“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择而退。喜弟康闻之,乃筴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
| 舟水之喻 | 《三国志·魏志·王基传》:“愿陛下深察东野之弊,留意舟水之喻,息奔驷于未尽,节力役于未困。” |
| 神飞色动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09回:“素臣细说在外之事,说到危险处,三人魄战心惊;说到爽快处,三人神飞色动。” |
| 涤故更新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马介甫》:“譬之昨死而今生,须从此涤故更新;再一馁,则不可为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