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放厥辞的成语故事
拼音 dà fàng jué cí
基本解释 亦作“大放厥词”。①谓写出大量优美的辞章。②大发议论(今多含贬义)。
出处 唐·韩愈《祭柳子厚文》:“玉佩琼琚,大放厥辞。”
大放厥辞的典故
唐朝时期,柳宗元与刘禹锡主张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他在官场上屡屡失意。但文学成就很高。散文说理透彻,山水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他死后,韩愈写《祭柳子厚文》称赞他:“玉佩琼琚,大放厥词。”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无事不登三宝殿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白娘子永镇雷锋塔》:“白娘子道:‘无事不登三宝殿,去做什么?’” |
| 举止自若 | 《资治通鉴 唐高祖武德六年》:“孝恭将发,与诸将宴集,命取水,忽变为血,在坐皆失色,孝恭举止自若。” |
| 烦天恼地 |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哭哭啼啼,烦天恼地。” |
| 溯流徂源 | 宋·周密《齐东野语·道学》:“其能发明先贤旨意,溯流徂源,论著讲介卓然自为一家者。” |
| 道微德薄 | 《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贫僧道微德薄,不堪为师。” |
| 皇亲国戚 | 元 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刀斧手且住者,不知是那个皇亲国戚来了也。” |
| 气高志大 | 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一折:“则为你气高志大,见是如此。” |
| 攀龙托凤 | 南朝·梁·钟嵘《诗品·总论》:“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 |
| 搴旗斩将 | 《吴子·料敌》:“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抗鼎,足轻戎马,搴旗斩将,必有能者。” |
| 蜀犬吠日 | 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