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邦本的成语故事
拼音 mín wéi bāng běn
基本解释 邦:国家。人民是立国之本。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民为邦本的典故
夏朝时期,禹的孙子太康即位,他荒淫无度,百姓为之悲哀,他到洛水南面去打猎,穷国君主羿趁机篡夺了夏国的政权。太康的弟弟做《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中康起兵恢复了夏国。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耒耨之教 | 《周易·系辞下》:“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
| 毛发不爽 |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二卷:“四至八到,方方凑合,求其毛发不爽难矣。” |
| 盛必虑衰 | 汉·耿育《上书言便宜因冤讼陈汤》:“且安不忘危,盛必虑衰。” |
| 神功圣化 | 宋·秦观《任臣策下》:“兴利除害甚于嗜欲,攘击奸恶如报私仇,首尾数年之间遂成冠古之治,虽神功圣化敏妙自然,亦此曹献替可否之力也。” |
| 什袭而藏 | 宋 张守《跋唐千文帖》:“当与夏璜赵璧什袭而藏。” |
| 千里之任 | 三国·魏·吴质《答东阿王书》:“今处此而求大功,犹绊良骥之足,而责以千里之任。” |
| 裕民足国 | 先秦 荀况《荀子 富国》:“足国之道,节用裕民。” |
| 明验大效 | 宋·张琰《<洛阳名园记>序》:“后十五年,无一不如公料者,至今明验大效,与始言若符节。” |
| 家徒壁立 | 《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
| 神安气集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五卷:“拿些姜汤灌他,他微微开口,咽下去了;又调些粥汤来灌他,弄了三四更天气,看看苏醒,神安气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