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成语故事


拼音 rén wú yuǎn lǜ,bì yǒu jìn yōu

基本解释 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典故

三国时期,曹操出兵40万来攻打东吴。东吴孙权召集文武百官研究对策,大将吕蒙建议在濡须口修筑船坞,孙权称赞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吕蒙有远见。”于是连夜修建。等魏军到时,船坞已修好,魏军在这一战中损失惨重。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目知眼见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放着恁般目知眼见的倒不嫁,难道到在那些酒包饭袋里去搜觅?”
食不餬口
神不知,鬼不觉
词约指明 汉·桓宽《盐铁论·水旱》:“议者贵其辞约而指明。”
投桃报李 《诗经 大雅 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立人达人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挑拨离间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9回:“这个姓胡名福,最爱挑拨离间。”
忠心赤胆 清 李渔《比目鱼》:“我闻得慕容兵道是个忠心赤胆的人,未必就肯投降。”
危急存亡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