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不及腹的成语故事
拼音 biān bù jí fù
基本解释 及:到。指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力量达不到。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鞭不及腹的典故
春秋时期楚庄王仗着势力强大不征得宋国同意派大夫申舟经宋国出使齐国,宋国杀了申舟。楚庄王派兵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援,大夫伯宗向晋景公建议不要出兵,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没有理由为了宋国而得罪楚国。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鸡犬升天 | 东汉 王充《论衡 道虚》:“淮南王刘安坐反而死,天下并闻,当时并见,儒书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鸡犬升天者。” | 
| 心如刀搅 | 元·汤氏《赛鸿秋·北》套曲:“废了经史,弃了霜毫,每日家闷恹恹如痴似醉魂暗消,额似锥剜,心如刀搅,无语寂寥。” | 
| 诎膝请和 | 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然后兴师出兵,北征匈奴,单于怖骇,交臂受事,诎膝请和。” | 
| 避强打弱 | 见“避强击惰”。 | 
| 种学织文 | 明·宋濂《瑞安吴门三贞母墓版文》:“种学织文,名播于迩遐。” | 
| 全神灌注 | 张天翼《春风》:“丁老师全神灌注地听着,有时候他得插句把嘴。” | 
| 阳儒阴释 | 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复盛时代》:“祗及黄震与顾炎武,名为扬宋抑汉,实则归心禅学,与其所著《书林扬觯》,皆阳儒阴释,不可为训。” | 
| 萎靡不振 | 宋 马永卿《元城先生语录》上卷:“至嘉佑末年,天下之事似乎舒缓,委靡不振,当时士大夫亦自厌之,多有文字论列。” | 
| 东躲西藏 | 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 | 
| 恻怛之心 | 晋·苻郎《苻子》:“观刑曰乐,何无恻怛之心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