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彼知己的成语故事


拼音 zhī bǐ zhī jǐ

基本解释 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

出处 先秦 孙武《孙子 谋攻》:“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


知彼知己的典故

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著书《兵法》,认为使敌人举国完整的屈服就是上策,出兵打破那个国家就要差一些。要善于运用计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同时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百战百胜还不是最高明的,只有不通过战斗而使敌人屈服才高明。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胸喘肤汗 东汉·班固《汉书·王褒传》:“胸喘肤汗,人极马倦。”
喜怒不形于色 《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关西出将,关东出相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虞诩传》:“谚曰:‘关西出将,关东出相。’观其习兵壮勇,实过余州。”
玉树芝兰 《晋书 谢安传》:“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日和风暖 宋·范纯仁《鹧鸪天·和韩持国》词:“腊后春前暖律催,日和风暖欲开梅。”
相辅而行 明·张岱《历书眼序》:“诹日者与推命者必相辅而行,而后两者之说始得无蔽。”
施施而行 《诗经 王风 丘中有麻》
风檐寸晷 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然七义五策皆似太多,风檐寸晷,力不能办,求其完璧,事事精好,安可得也?”
旖旎风光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一霎时局已到齐,真正是翠绕珠围,金迷纸醉,说不尽温柔景象,旖旎风光。”
禾黍之悲 《诗经·王风·黍离·序》:“周大夫行役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