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不道的成语故事
拼音 dà nì bù dào
基本解释 逆:背叛;不道:违背当时的道德标准。旧指不符合封建统治者的道德标准和宗法观念的极端叛逆行为;给起来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现也用来指不合某种观念和道德标准的行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
大逆不道的典故
秦朝灭亡以后,刘邦和项羽展开了长达五年的楚汉战争。有—天项羽在阵前向刘邦喊话,要与他决一雌雄。刘邦回答说:“我开始与你都受命于楚怀王,约定先定关中的为王。但是我先定关中后你却负约,让我到巴蜀去当汉王。这是你第一条罪状。你在去救援赵军途中,杀死上将军宋义,自称上将军,这是你第二条罪状。你违抗怀王命令,擅自劫持各诸侯的兵马人员,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接着,刘邦又揭露项羽烧毁秦宫、掘开秦皇坟墓,搜刮财物,杀死投降的秦王子婴,活埋二十万秦国百姓,杀害义帝等罪状。在讲到第十条罪状时,刘邦说:“你作为臣子而杀死君王,又杀害已经投降的人,为政不平,对订立的约定不讲信义,为天下所不容,属于重大的叛逆。你犯下如此十条大罪,我兴仁义之兵来讨你这个逆贼,你还有什么面目向我挑战!”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厚貌深辞 | 唐·李公佐《谢小娥传》:“小娥厚貌深辞,聪明端特,煤炼指跛足,誓求真如。” |
朝趁暮食 | 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一折:“人都叫我王小二……家中穷窘,朝趁暮食。” |
闭门思愆 | 《三国志 蜀志 来敏传》“坐事去职”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自谓能以敦厉薄俗,帅之以义。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 |
海涸石烂 | 清·秋瑾《精卫石》第二回:“海涸石烂情无改,正欲归坐续言词。” |
隐名埋姓 | 元·李爱山《寿阳曲·厌纷》曲:“离京邑,出凤城,山林中隐名埋姓。” |
群起攻击 | 梁启超《违制论》:“若其大臣而有假制诏以为护符者耶,则举国群起而攻之。” |
转嗔为喜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9回:“徐大军机一看,数目却比别的门生不同,因此方转嗔为喜,解释前嫌。” |
呼群结党 | 清·黄钧宰《金壶浪墨·疲兵》:“夏初,楚兵昼夺十三行,背负肩担而去,呼群结党,散赴各乡,累日不归,不知所事。” |
头昏眼晕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25回:“李太师被张保背着飞跑,颠得头昏眼晕。” |
一笔抹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