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裘负薪的成语故事


拼音 pī qiú fù xīn

基本解释 裘:皮毛衣服。穿着裘褐,背着柴薪。形容志高行洁的隐士。

出处 东汉·王充《论衡·书虚》:“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


披裘负薪的典故

春秋时期,吴王最小的儿子延陵季子姬札经常出使各国,见识广博,名气很大。他出使齐国时在路边发现一块金子,叫路边砍柴人去拣。没想砍柴人说我五月天还披着皮袄,背柴禾,像那种拣金子的人吗?延陵季子感到遇到高人而非常惭愧。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厚味腊毒 《国语·周语下》:“高位寔疾颠,厚味寔腊毒。”韦昭注:“厚味,喻重禄也。腊,亟也,读若‘广’。昔酒焉,味厚者,其毒亟也。”
守缺抱残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
不近道理 《古今小说 史弘肇龙虎君臣会》:“王保正,您好不近道理!偌大一只狗子,怎地只把三百钱出来?须亏我。”
闷嘴葫芦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四章:“生气地对这个不会喝酒,偏要喝酒的闷嘴葫芦讲:‘你可真出息,喝醉了给娘丢脸来啦!’”
没三没四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1卷:“还有几个没三没四帮闲的,专一在街上寻些空头事过日子。”
谈言微中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序》:“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痛自创艾 明 张居正《素庵戴公墓志铭》:“里中少年有殴母者,公欲与其父直诸有司,置之重典,少年惧,叩头流血请教,公乃许之,而其人亦痛自创艾,卒为善士,为乡里所重如此。”
进贤屏恶 元·解傒斯《吴澄神道碑》:“英宗即位,郓忠宪王拜住丞相,进贤屏恶,天下风动。”
意慵心懒 明·高明《琵琶记·琴诉荷池》:“相公,非弹不惯,只是你意慵心懒。”
蛤蟆夜哭 《艾子杂说》:“复闻有言曰:‘吾今幸无尾,但恐更理会蝌蚪时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