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食周粟的成语故事
拼音 bù shí zhōu sù
基本解释 粟:小米,泛指粮食。原指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指清白守节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不食周粟的典故
商朝末年,孤竹君的长子伯夷在父亲死后坚决不肯继承王位。后来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他也不愿出来为官,感到十分耻辱,就与弟弟叔齐决定不再吃周朝的粮食,两人隐居在首阳山,专门靠吃采山上的野果及野菜而生存。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日朘月削 | 《新唐书·萧至忠传》:“私谒开而正言塞,日朘月削,卒见凋弊。” |
| 头角崭然 |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 |
| 风吹日炙 | |
| 深惟重虑 | 东汉·班固《汉书·严助传》:“今天深惟重虑,明太平以弼朕失。” |
| 各得其宜 | 《荀子·正论》:“圣王在上,图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皆使民载其事而各得其宜。” |
| 各门另户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3回:“各门另户,谁管谁的事?” |
| 百依百随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1回:“这颜婆惜被那张三小意儿百依百随,轻怜重惜,卖俏迎奸。” |
| 狐疑不断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表传》:“表狐疑不断,乃遣嵩诣操,观望虚实。” |
| 瘠人肥己 | 明·屠隆《昙花记·冥司断案》:“众生多犯悭贪谋夺强占,瘠人肥己,毫厘不舍,共若干起。” |
| 朝荣夕悴 | 《魏书·韩显宗传》:“然官位非常,有朝荣而夕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