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不平则鸣的成语故事


拼音 wù bù píng zé míng

基本解释 平:公平;鸣:发出声音。指人或事物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

出处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物不平则鸣的典故

唐朝时期,文学家韩愈的学生孟东野熟读经史,很有才能,直到50岁才做溧阳县蔚,因而常抱怨自己怀才不遇。韩愈十分同情,并在孟赴任时写《送孟东野序》赠别:“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忠言奇谋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良传》:“友人不肯见,曰‘不有忠言奇谋而取大位,何其往来屑屑不惮烦也。’”
距人千里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
岳镇渊渟 《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尔乃回舆驻罕,岳镇渊渟。”李善注:“《孙子兵法》曰:‘其镇如山,其渟如渊。’”
装聋作痴
涕泪交集 《五灯会元·东土祖师》:“王闻师言,涕泪交集曰:‘此国何罪,彼土何祥。’”
深闭固距 东汉·班固《汉书·楚元王传》:“今则不然,深闭固距,而不肯试,猥以不诵绝之,欲以杜塞余道,绝灭微学。”
南船北马 唐·孟郊《送从最校书简南归》:“北骑达山岳,南帆指江湖。”
修身洁行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殊言别语 章炳麟《论汉字统一会》:“今者音韵虽一致,而殊言别语,终会葆存。”
叠见层出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摘句图》:“至于清词丽句,叠见层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