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成语故事


拼音 jiān tīng zé míng,piān xìn zé àn

基本解释 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出处 汉 王符《潜夫论 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典故

唐太宗问宰相魏征:“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说:“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

从此,唐太宗很注意听取下面的说不谏言,鼓励大臣直言进谏。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悲痛地说:“用铜做镜子,可以看出衣帽穿着是否整齐,用历史做镜子,可以明白各个朝代为什么兴起和没落;用人做镜子,可以清楚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和得失。今天魏征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镜子啊!”

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从魏征劝太宗的话演变而来。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含荼茹毒 明·张居正《答松谷陈相公书》:“不肖自罹大敌,求归未得,含荼茹毒,蒙垢忍辱,须发磻然,已具有足老状矣。”
进贤兴功 《周礼·夏官·大司马》:“进贤兴功,以作邦国。”贾公彥疏:“以臣有贤有功举之与官,则起邦国之内劝善乐业之心,使不惰废善业也。”
腹中甲兵 《五朝名臣言行录·七之二参政范文正公仲淹》引《名臣传》:“夏人闻之,相戒曰:‘无以延川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
怅然自失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殷怅然自失。”
得不偿丧 金·王若虚《进士彭子升墓志》:“晚登一第,则到官未满而亡,仅予随夺,得不偿丧。”
乍入芦圩,不知深浅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2回:“假若不与他实说,蒙着头,带着他走,常言道:‘乍入芦圩,不知深浅。’”
横蛮无理 罗广斌《红岩》第13章:“余新江望着眼前这个横蛮无理、惯于装腔作势的敌人,气愤地握紧了拳头。”
遣词立意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0回:“你这小妮子,学得几时唱,就晓得遣词立意。”
后福无量 《后汉书·左雄传》:“白璧不可为,容容多后福。”
抢地呼天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老板奶奶见媳妇已死,抢地呼天,哭个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