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共济的成语故事
拼音 tóng zhōu gòng jì
基本解释 同坐一条船过河;比喻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舟:船;济:渡水。
出处 先秦 孙武《孙子 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同舟共济的典故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经常互相打仗。两国的人民也都将对方视为仇人。有一次,两国的人恰巧共同坐一艘船渡河。船刚开的时候,他们在船上互相瞪着对方,一副要打架的样子。但是船开到河中央的时候,突然遇到了大风雨,眼见船就要翻了,为了保住性命,他们顾不得彼此的仇恨,纷纷互相救助,并且合力稳定船身,才逃过这场天灾,而安全到达河的对岸。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积不相能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吴汉传》:“君与刘公积不相能,而信其虚淡,不为之备,终受制矣。” |
引物连类 | 唐·韩愈《送权秀才序》“权生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宋·苏轼《〈居士集〉叙》:“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 |
止戈为武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 |
短褐不全 | 唐·卢照邻《对蜀父老问》:“藜羹不厌,短褐不全,庸非贫贱乎?” |
吠影吠声 | 清 梁启超《管子传》第一章:“而后之陋儒,并孟子之所以自信者而亦无之,乃反吠影吠声。” |
服牛乘马 | 《周易 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 |
博学多闻 | 《文子 精诚》:“虽博学多闻,不免于乱。” |
加官进爵 | 明 周楫《西湖二集》:“征聘吴与弼进京,加官进爵,将隆以伊傅之礼。” |
朝思暮想 | 宋 柳永《倾杯乐》词:“朝思暮想,自家空恁添情瘦。” |
救世主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六卷第34章:“即刻钻进了驾驶楼,像救世主一样微笑着向他招招手,就坐着汽车跑得一溜烟不见了踪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