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十行的成语故事
拼音 yī mù shí háng
基本解释 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出处 宋 刘克庄《杂记六言诗》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一目十行的典故
南朝梁武帝萧衍的第三个儿子萧纲从小聪明伶俐,记忆力很强。他读书的速度相当快,能够十行同时阅读下去,而且能够做到过目不忘。11岁时就博览群书,写诗赋文章得心应手。因此被任命为宣惠将军,丹阳尹。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隆古贱今 | 朱自清《正变》:“明白了通变的道理,便不至于一味的隆古贱今,也不至于一味的竞今疏古,便能公平的看历史,各各还给它一副本来面目。” |
依头缕当 | 元 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则要你依头缕当,分星劈两,责状招实。” |
铁砚磨穿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混江龙]向《诗》《书》经传,蠹鱼似不出费钻研。将棘围守暖,把铁砚磨穿。” |
敢为敢做 | 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这的是败坏风俗,那一个敢为敢做!” |
眉头一蹙,计上心来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四卷:“那尼姑眉头一蹙,计上心来道:‘前日坏腹,至今未好,借解一解。’” |
山呼海啸 | |
蛛网尘封 | 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三:“余录其《浪淘沙》云:‘春到凤城中,游运方通,闲来指点过桥东。记得当时心醉处,蛛网尘封。’” |
老子长孙 | 宋·叶适《安集两淮申省状》:“人在战地,各自为家,养生送死,老子长孙,未尝有阙。” |
叱嗟风云 | 宋·陆游《锺离真人赞》:“五季之乱,方酣于兵。叱嗟风云,卓乎人英。” |
嘴尖牙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