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如悬河的成语故事
拼音 kǒu rú xuán hé
基本解释 见“口若悬河”。
出处 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七卷:“德称口如悬河,宾主颇也得合。”
口如悬河的典故
晋朝读书人郭象,他善于思考问题,把书本上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谈话上,他经过潜心研究老子、庄子的学说,不愿意做官。他谈起话来引经据典,头头是道,人们对天很敬佩,评论他的谈话好像“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以辞取人 | 《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宰我有文雅之辞,而智不充其辩。孔子曰:‘ ……以辞取人,则失之宰予。’” |
惊恐失措 | 都德《柏林之围》:“我和他惊恐失措地互相看着。” |
郢匠挥斤 | 《庄子·徐无鬼》载,匠石挥斧削去郢人涂在鼻翼上的白粉,而不伤其人。 |
室如县罄 | |
抽胎换骨 | 元·刘君锡《来生债》第四折:“今日呵可便称了我平生愿。端的是抽胎换骨,火内生莲。” |
禀性难移 | 元 尚仲贤《洞庭湖柳毅传书》楔子:“想他第无恩义,本性难移。着我向野田衰草残红里,离凤阁近渔矶。 |
历朝圣训 | 梁启超《谭嗣同传》:“先遣内侍持历代圣训授君,传上言。” |
迎风冒雪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四回:“真个是迎风冒雪,戴月披星,行彀多时,又值早春天气,但见三阳转运,万物生辉。” |
触目儆心 | 清·林则徐《拿获行动盗犯袁溃等审明定拟折》:“并将各犯首级在于上下游干革命枭示,俾各触目儆心。” |
负薪之病 |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臣弘行能不足以称,素有负薪之病,恐先狗马填沟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