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浊扬清的成语故事
拼音 jī zhuó yáng qīng
基本解释 激:冲去;抨击;浊:不干净的水;清:清澈的水。冲去脏水;使清水涌流。比喻批评过错;表彰良善;扬善除恶。
出处 《尸子 君治》:“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
激浊扬清的典故
西晋时期司空从事中郎牵秀好说大话,他说如果他居于督察百官的地位,就一定像冲除脏水浮上清水那样除掉恶人奖励好人。他只是说说而已,实际上并没有那样去做。在“八王之乱”中,作为尚书的他见哪个王有势力就投靠哪个。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还原反本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55回:“毒蝎枉修人道行,还原反本见真形。” |
| 百喙如一 | 清 王夫之《孝烈传》:“唯习闻湘人之言,百喙如一者若此。” |
| 澈底澄清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如今这个人的来历是澈底澄清的明白了。” |
| 赫赫炎炎 | 〗《诗经 大雅 云汉》:“旱既大甚,则不可沮,赫赫炎炎,云我无所。”《汉书 叙传下》:“胜、广熛起,梁、籍扇烈,赫赫炎炎,遂焚咸阳。” |
| 回眸一笑 | 唐·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 更令明号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
| 识二五而不知十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
| 贵耳贱目 | 汉 张衡《东京赋》:“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 |
| 慷慨仗义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象你做这样慷慨仗义的事,我心里喜欢,只是也要看来说话的是个什么样的人。” |
| 入地无门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法眼宗·西余体柔禅师》:“进前即触途成滞,退后即噎气填胸,直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