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搏矢的成语故事
拼音 hóu zǐ bó shǐ
基本解释 形容喜欢卖弄小聪明的人容易上当。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徐无鬼》:“王射之,敏给搏捷矢。王命相者趋射,狙执死。”
猴子搏矢的典故
吴王乘船到长江沿岸的一座猴山游玩,很多猴子见人来了就害怕地逃跑,惟独一只猴子从容不迫地跳来跳去,在吴王面前表现它的灵巧,吴王拿起弓箭射它,它灵巧接住了箭。吴王命令助手们齐射,那只想表现的猴子最终给射杀了。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带减腰围 | 语出《梁书·昭明太子统传》:“体素壮,腰带十围,至是减削过半。” |
弦外之音 | 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三卷:“故言尽而意亦止,绝无弦外之音,味外之味。” |
恶有恶报 | 南朝·梁·萧衍《新酒肉文》:“行十恶者,受于恶报;行十善者,受于善报。” |
无万大千 | 清·翟灏《通俗编·数目》:“今俗有无万大千语。大千本佛经三千大千。” |
海枯石烂 | 金 元好问《西楼曲》:“海枯石烂两鸳鸯,只合双飞便双死。” |
必不可少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9回:“这拜阴寿更是必不可少的。” |
身无长处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恭)对曰:‘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
大有作为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主不之。”朱熹集注:“大有为之君,大有作为,非常之君也。” |
司空见惯 | 唐 孟棨《本事诗 情感》:“刘于席上赋诗曰:‘……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
柳暗花明 | 宋 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