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世盗名的成语故事


拼音 qī shì dào míng

基本解释 欺:欺骗;世人:指当时的人。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出处 荀况《荀子 不苟》:“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暗世者。”


欺世盗名的典故

西晋时期,王衍精通老子和庄子的哲学,晋武帝的丈人杨骏慕名想把女儿嫁他。但王衍不愿攀附权贵。他自命清高,绝不谈世俗之事,更不谈钱字。后来他的女儿成了愍怀太子的妃子。宫廷发生变故,他令自己的女儿离婚,人称他是假清高。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毫末不札,将寻斧柯 《孔子家语 观周》:“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札,将寻斧柯。”王肃注:“札,拔也;寻,用者也。”
鲇鱼缘竹竿
罄山采木 《旧五代史·唐书·张延朗传》:“若使罄山采木,竭泽求渔,则地官之教化不行,国本之伤残益甚,取怨黔首,是黩皇风。”
弃旧图新 唐 韩愈《昌黎集 上宰相书》第16卷:“忽将弃其旧而新是图,求老农老圃而为师。”
不辨菽麦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杜预注:“菽,大豆也。豆麦殊形易别,故以为痴者之候。”
搴旗取将 《吴子 料敌》:“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抗鼎,足轻戎马,搴旗取将,必有能者。”
能言会道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回:“这位侄少爷算得能言会道。”
仇人相见,分外明白 元 李致远《还牢末》第四折:“可不道仇人相见,分外明白。”
谊切苔岑 晋·郭璞《赠温峤》诗:“人亦有言,松竹有林,及余臭味,异苔同岑。”
欢忻踊跃 《元史·窦默传》:“今天顺人应,诞登大宝,天下生民莫不欢忻踊跃,引领盛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