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台痛哭的成语故事
拼音 xī tái tòng kū
基本解释 宋末文天祥抗元失败被害。八年后,谢翱与友人登西台痛哭致祭,并作《登西台恸哭记》以记其事。后用以称亡国之痛。
出处 柳弃疾《怀人诗》之四:“西台痛哭谢晞发,眢井沉书郑亿翁。”
西台痛哭的典故
宋朝末年,爱国将领文天祥抗元失败后被害在西台。八年后,谢翱与友人登上西台缅怀与祭奠文天祥,痛哭流涕,并作挽词《登西台恸哭记》记述其事,抒发亡国之痛及对文天祥的崇拜之情。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目治手营 | 严复《天演论·导言》:“先后间出,目治手营,穷探审论,知有生之物,始于同,终于异。” |
大事已然 | |
血海冤仇 | 清·陈天华《狮子吼》:“放着他血海冤仇三百载,鬼混了汉家疆宇十余传。” |
鸿轩凤翥 | 宋·范仲淹《滕公夫人刁氏墓志铭》:“而祠部君克承善志,鸿轩凤翥,有风采于朝廷。” |
尤红殢翠 | |
一枝之栖 | 《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
三曹对案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1回:“第一殿秦广大王即差鬼使催请陛下,要三曹对案。” |
罪疑惟轻 | 《尚书·大禹谟》:“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
秋实春华 | 清 林则徐《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凡尔诸生,各宜踊跃,此日驰驱文囿,竞吐珠零锦粲之词;他年黼黻皇猷,伫收秋实春华之用。”参见“春华秋实”。 |
公耳忘私,国耳忘家 | 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