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夺之魄的成语故事


拼音 tiān duó zhī pò

基本解释 魄:魂魄。天夺去了他的魂魄。比喻人离死不远。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五年》:“原叔必有大咎,天夺之魄矣。”《晋书·温峤传》:“天夺其魄,死期将至。”


天夺之魄的典故

公元594年,赤狄酆舒执政,杀了国君潞子的夫人(晋景公的姐姐),晋国出兵灭了赤狄,杀了酆舒。晋国派赵同向周天子进献狄国的俘虏,赵同的态度很傲慢,刘康公看后很不高兴,骂道:“不及十年,原叔必有大咎,天夺之魄矣。”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面壁虚构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2章:“这位名震一时的北洋派勇将,完全变成了一个面壁虚构的神话家。”
尊俎折冲 语本《晏子春秋·杂上十八》:“仲尼闻之曰:‘善哉!不出尊俎之间,而折冲于千里之外,晏子之谓也。’”
长虑却顾 宋 李纲《与宰相论捍贼札子》:“纲窃观自古人主,必有亲兵,所以制障表里,为长虑却顾之术也。”
冠盖往来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4回:“长安城中,乃冠盖往来之地。”
破瓦寒窑
胡子工程 张贤亮《出卖“荒凉”》:“企业由‘国营’,便效率低下,搞不好就成为‘胡子工程’、‘钓鱼工程’。”
详刑慎罚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明帝纪》:“详刑审罚,明察单辞。”
免怀之岁 《论语·阳货》:“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至纤至悉 汉·贾谊《论积贮疏》:“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
奋身不顾 宋·苏轼《与章子厚书》:“愚夫小人,以一言感发,犹能奋身不顾,以遂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