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长补短的成语故事


拼音 jué cháng bǔ duǎn

基本解释 绝:切断。把长的部分切下来;补充短的。指用多余的来弥补不足。比喻事物长短相济。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绝长补短的典故

战国时期,滕文公从楚国路经宋国时会见孟子,孟子给他讲一些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勉励他要以尧舜之道治理天下,还要他截长补短,发挥地区优势,以仁政来治理天下,滕国可以成为一个强国。滕文公听了孟子的言论未置可否,只是微笑应付。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难进易退 西汉·戴圣《礼记·儒行》:“其难进而易退也,粥粥若无能也。”
外巧内嫉 东汉·班固《汉书·翟义传》:“兄宣静言令色,外巧内嫉之心。”
不轻然诺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中卷:“如严某者,其亦浊世之铮铮,而不轻然诺者与!”
虽休勿休 《尚书·吕刑》:“尔尚敬逆天命,以奉我一人,虽畏勿畏,虽休勿休。”
惟口起羞 《尚书·说命中》:“惟口起羞,惟甲胄起戎。”
过时黄花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01回:“今该转机已成过时黄花。”
众叛亲离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挨风缉缝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第七卷:“但有一二分才貌的,那一个不挨风缉缝,央媒说合。”
说今道古 元 张可久《端正好 渔乐》:“人间开口笑樵渔,会谈今论古。”
味如鸡肋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