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髀兴嗟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髀:股部,大腿;嗟:嗟叹。抚摩大腿,发出长长的叹息。指久处安逸而无所作为发出的慨叹。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96回:“急得宗祥抚髀兴嗟,非常侘傺。”
基础信息
拼音fǔ bì xīng jiē
注音ㄈㄨˇ ㄅ一ˋ ㄒ一ㄥ ㄐ一ㄝ
感情抚髀兴嗟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感慨。
近义词抚髀长叹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万口一辞(意思解释)
- 燕安酖毒(意思解释)
- 理不胜词(意思解释)
- 如应斯响(意思解释)
- 身临其境(意思解释)
- 壮士解腕(意思解释)
- 连天匝地(意思解释)
- 一决雌雄(意思解释)
- 光棍不吃眼前亏(意思解释)
- 玩人丧德(意思解释)
- 临机制胜(意思解释)
- 东零西落(意思解释)
- 自我作故(意思解释)
- 台柱子(意思解释)
- 养痈遗患(意思解释)
- 怕痛怕痒(意思解释)
- 谈笑自如(意思解释)
- 詹詹炎炎(意思解释)
- 出师有名(意思解释)
- 批毛求疵(意思解释)
- 柔肤弱体(意思解释)
- 超群出众(意思解释)
- 留余地(意思解释)
- 改张易调(意思解释)
- 庆吊不行(意思解释)
- 名下无虚(意思解释)
- 悬崖转石(意思解释)
- 志在四海(意思解释)
※ 抚髀兴嗟的意思解释、抚髀兴嗟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上好下甚 | 上面的喜爱什么,下面的人就会对此爱好的更加利害。 |
| 分劳赴功 | 分担劳苦,尽职建功。 |
| 生张熟魏 | 张、魏:都是姓,这里泛指人。泛指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 |
| 出文入武 | 谓文武兼备。 |
| 行思坐想 | 谓不停地思考。 |
| 邈处欿视 | 谓处世淡泊,视事谦逊。 |
| 杞天之虑 | 同“杞人忧天”。亦省作“杞虑”。 |
| 漫地漫天 | 漫:满。充满天地之间。形容数量极多,到处皆是。亦作“漫天漫地”。 |
| 各有利弊 | 各:各自;弊:害处。指事物的作用有好处也有坏处。 |
| 破壳而出 | 带壳的动植物冲破其外壳而生长。形容新生事物十分顽强。 |
| 行比伯夷 | 行:品德;伯夷:商末孤竹君长子。品行可与伯夷相比拟。形容品德高洁。 |
| 彰明较着 | 指事情或道理极其明显。 |
| 浊酒一杯 | 浊:浑浊。指酒质差而且有限,聊以自娱或排遣。 |
| 雨霾风障 | 指狂恶的风雨。 |
| 潜移默夺 | 谓不露形迹地改变或取得。 |
| 薄今厚古 | 薄:轻视,鄙薄;厚:优待,重视。重视古代,轻视现代。 |
| 鹭序鹓行 | 见“鹭序鸳行”。 |
| 互不相容 | 互相不能容纳对方。指高职位官员之间的一种关系,在行使职权时彼此不一致。 |
| 想方设计 | 设:筹划。多方思索和筹划解决的办法。 |
| 穷思竭想 | 绞尽脑汁,苦思苦想。 |
| 窥觎非望 | 窥觎:窥伺可乘之隙;非望:非分之想。指伺隙谋夺帝位。 |
| 得马生灾 | 《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后以“得马生灾”谓因福而得祸。 |
| 视下如伤 | 见“视民如伤”。 |
| 揭人之短 | 将别人的短处揭露出来,公之于众。 |
| 不管一二 | 不论是非情由,不顾后果。 |
| 寻行逐队 | 犹言成群结队。形容众多的人依次成行成队。 |
| 浮声切响 | 浮声:平声;切响:仄声。指古汉语中的平仄声。 |
| 揽权纳贿 | 揽:把持。纳:接纳。把持权势,并接受贿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