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成诵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成诵:能背诵。看上一眼就能背下来。形容记忆力强。
出处:唐 姚思廉《陈书 陆瑜传》:“论其博综子史,谙究儒墨,经耳无遗,触目成诵。
基础信息
拼音chù mù chéng sòng
注音ㄔㄨˋ ㄇㄨˋ ㄔㄥˊ ㄙㄨㄥˋ
繁体觸目成誦
感情触目成诵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记忆力超众。
近义词过目成诵
英语be able to recite something after reading it over once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缘鹄饰玉(意思解释)
 - 引短推长(意思解释)
 - 趋吉逃凶(意思解释)
 - 视微知著(意思解释)
 - 询事考言(意思解释)
 - 握沐吐餐(意思解释)
 - 神怒人怨(意思解释)
 - 鼎折覆餗(意思解释)
 - 一世之雄(意思解释)
 - 不服水土(意思解释)
 - 茫然若迷(意思解释)
 - 四战之国(意思解释)
 - 造端倡始(意思解释)
 - 避迹违心(意思解释)
 - 百无一失(意思解释)
 - 嘴清舌白(意思解释)
 - 五申三令(意思解释)
 - 与物无忤(意思解释)
 - 征敛无度(意思解释)
 - 百里异习(意思解释)
 - 言多语失(意思解释)
 - 蠹居棊处(意思解释)
 - 养虎自啮(意思解释)
 - 混然天成(意思解释)
 - 超然远引(意思解释)
 - 物以群分(意思解释)
 - 欺贫重富(意思解释)
 - 弭耳俯伏(意思解释)
 
※ 触目成诵的意思解释、触目成诵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泮林革音 | 《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郑玄笺:“言鸮恒恶鸣,今来止于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为此之故,故改其鸣,归就我以善音。喻人感于恩则化也。”后用“泮林革音”比喻在好的影响感化下而改变旧习性。 | 
| 不竭之府 | 竭:尽,完。取之不尽的府库。比喻很富有。 | 
| 青州从事 | 青州:古代州名,在今山东东部;从事:古代官名。好酒的代称。 | 
| 大权旁落 | 处理重大事情的权力落到旁人手里(多指领导人被架空)。 | 
| 挂冠归隐 | 冠:帽子,官帽。把官帽取下挂起来。比喻辞官归隐。 | 
| 千里一曲 | 比喻举止随便,不拘小节。 | 
| 狗鼠不食汝余 | 食:吃。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形容人的品行极其卑鄙龌龊。 | 
| 泣数行下 | 眼泪接连不断的往下掉。形容非常悲伤。 | 
| 畏难苟安 | 苟:苟且。害怕困难,苟且偷安。 | 
| 挠腮撧耳 | 抓搔腮颊,揪扯耳朵。形容慌乱焦急。 | 
| 天上地下,惟我独尊 | 惟:只有;尊:地位或辈分高。形容人妄自尊大,目空一切。 | 
| 匣剑何时跃 | 匣剑:藏在匣中的宝剑。藏在匣中的宝剑什么时候会跳出来。比喻贤才什么时候才能施展本领。 | 
| 广大神通 | 神通:指神奇的本领。原为佛教语。形容本领、手段极为高超,无所不能。 | 
| 标新创异 | 标:揭出,揭明;异:特别的。指提出新的见解,表示与众不同。 | 
| 前言往行 | 指前代圣贤的言行。 | 
| 开国承家 | 谓建立邦国,继承封邑。 | 
| 驱雷掣电 | 比喻神通广大。 | 
| 左文右武 | 指文武并用。 | 
| 枘圆凿方 | 比喻不调协,扞格不入。参见“枘凿方圆”。 | 
| 举无遗算 | 举:提出;算:计谋、办法。提出的计谋没有失算的。形容足智多谋。 | 
| 龙子龙孙 | 借指权贵人家的子弟 | 
| 随时制宜 | 随:根据;制:制订,采取;宜:适宜的措施。根据当时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 
| 万语千言 | 许许多多的话语。 | 
| 倒四颠三 | 颠:颠倒。形容言行无条理或神智不清。 | 
| 沿波讨源 | 沿波:顺着水流;讨源:探索源头。循着水流寻找源头。原比喻作文时由次要的写到主要的,最后点出主题。后比喻探讨事物的本末。 | 
| 爱答不理 | 不爱答理。喻对人冷漠,没礼貌。 | 
| 后患无穷 | 患:灾难、忧患;穷:尽。指今后的忧患是没有穷尽的。 | 
| 众人广坐 | 犹大庭广众。人多而公开的场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