拊背扼喉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掐着喉咙,捺住脊背。比喻控制要害,制敌死命。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斗,不扼其吭,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
例子:《旧唐书·良吏传上·薛大鼎》:“既总天府,据百二之所,斯亦拊背扼喉之计。”
基础信息
拼音fǔ bèi è hóu
注音ㄈㄨˇ ㄅㄟˋ ㄜˋ ㄏㄡˊ
繁体拊背搤喉
感情拊背扼喉是中性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比喻控制要害,制敌死命。
近义词拊背扼吭、击中要害
英语hit at the spine and seize by the throat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应付自如(意思解释)
- 举手投足(意思解释)
- 五雷轰顶(意思解释)
- 惊师动众(意思解释)
- 故态复作(意思解释)
- 德薄能鲜(意思解释)
- 利喙赡辞(意思解释)
- 勤工俭学(意思解释)
- 一马当先(意思解释)
- 气壮河山(意思解释)
- 一锤定音(意思解释)
- 不徇私情(意思解释)
- 朝不保夕(意思解释)
- 男扮女装(意思解释)
- 白雪皑皑(意思解释)
- 武爵武任(意思解释)
- 机事不密(意思解释)
- 走投无路(意思解释)
- 不时之需(意思解释)
- 通力合作(意思解释)
- 路柳墙花(意思解释)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解释)
- 蒸蒸日上(意思解释)
- 好自为之(意思解释)
- 寸木岑楼(意思解释)
- 恶意中伤(意思解释)
- 欺人太甚(意思解释)
- 凡桃俗李(意思解释)
※ 拊背扼喉的意思解释、拊背扼喉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恒河沙数 | 恒河:南亚的大河。象恒河里的沙粒一样,无法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
于事无补 | 对事情毫无补益。 |
漆黑一团 | 形容一片黑暗;没有一点光明。也形容对事情一无所知。 |
福无双降,祸不单行 | 降:降临。福不会接连而来,祸灾却会接踵而至。 |
博闻强识 | 闻:见闻;识:记。见闻学识广博;记忆力强。也作“博闻强记”、“博闻强志”。 |
平起平坐 | 平:没有高低;相同。原指封建时代地位相同的人同时站起;同时坐下。现比喻地位相同;权力相等。 |
能近取譬 | 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
密密匝匝 | 密集,茂密,满满的样子。 |
巢林一枝 | 指鹪鹩筑巢,只不过占用一根树枝。后以之比喻安本分,不贪多。 |
顺手牵羊 | 顺:方便。指顺手把羊牵走。比喻顺便利用可乘之机施展手法或手腕。 |
明目张胆 | 张胆:放大胆量。原来形容有胆有识;敢作敢为。现在形容干坏事毫无顾忌;公开放肆。 |
博识多通 | 博:广博。识:学识。通:精通事理。指学识广博,精通事理。 |
黄钟毁弃,瓦缶雷鸣 | 黄钟:大钟;瓦缶:瓦锅。黄钟被砸烂抛置一边,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人却身居高位。 |
蛇口蜂针 | 比喻恶毒的言词和手段。 |
敌国通舟 | 同船的人都成了敌人。比喻众叛亲离。 |
迅雷不及掩耳 | 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 |
丁公凿井 | 丁公:人名,春秋宋时丁某在自家凿一井,从而节省一个人力,说“吾穿井得一人”,别人以为他从井中挖出一人。比喻语言之辗转传误。 |
借花献佛 | 用别人的花进献给菩萨。比喻拿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
措手不迭 | 措手:着手处理;不迭:一下子。指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敏捷。 |
开后门 | 比喻利用职权给予他人某些不应有的方便和利益。 |
宁缺毋滥 | 宁:宁可;缺:缺少;毋:通“勿”;不要;滥:过多。宁可空缺一些;也决不降低要求。也作“宁缺勿滥”。 |
改弦易辙 | 易:更换;辙;车轮压过的痕迹。琴换了弦;车子换了路。比喻改变不适宜的或错误的方法或态度等。 |
垂涎三尺 | 垂:东西的一头向下;涎:口水。流出的口水有三尺长。原形容嘴馋到极点。现多形容见了别人的好东西就眼红;并极想弄到手的贪婪样子。 |
乐善好施 | 乐、好:喜欢;愿意;善:做好事;施:施舍。乐意做好事;喜欢施舍。形容慷慨解囊;乐于助人。 |
恩威并用 | 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现也指掌权者对手下人,同时用给以小恩小惠和给以惩罚的两种手段。 |
刻木为吏 | 意思是不能受狱吏的污辱,即使是木头做的狱吏也不能见他。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 |
胆大心细 | 形容办事果断,考虑周密。 |
唱对台戏 | 过去,两个戏班子为了抢生意,有时候会硐一时间演同样的戏,称为唱对台戏。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对的行动,来反对或搞垮对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