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坐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坐不垂堂 | 垂堂:近屋檐处。不坐在堂边外面,怕掉到台阶下。比喻不在有危险的地方停留。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
2、坐而待弊 | 坐着等死。比喻遭遇危难而不采取积极的措施。 | 语出三国 蜀 诸葛亮《后出师表》:“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
3、独坐穷山,引虎自卫 | 独自坐在没有出路的山里放出老虎来保卫自己。比喻不但不能保护自己,反而招来祸患。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3回:“此所谓独坐穷山,引虎自卫者也。” |
4、正襟危坐 | 正襟:正一正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 | 《史记 日者列传》:“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 |
5、坐视不顾 | 坐:不动。见别人遇到困难或危险,坐在一旁观看不去援救。 | 清·李渔《闲情偶寄·结构第一》:“以有疏财仗义之张大公在,受人之托,必能忠人之事,未有坐视不顾,而致其剪发也。” |
6、坐吃山空 | 只消费不生产;财物堆积如山也会耗尽。 | 元 秦简夫《东堂老》:“自从俺父亲亡过十年光景,只在家里死丕丕的闲坐。那钱物则有出去,无进来的。便好道坐吃山空,立吃地陷。” |
7、如坐春风 | 如同坐在和煦的春风里;比喻受到良师的教育。 | 宋 朱熹《伊洛渊源录》第四卷:“朱公掞见明道于汝州,逾月而归。语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 |
8、坐不窥堂 | 端坐不斜视,专心一意。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郑太传》:“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 |
9、坐食山空 | 同“坐吃山空”。 | 明·王玉峰《焚香记·离间》:“常言道,坐食山空,宁出一斗,莫进一口。自从你来了,弄得我火尽油干。” |
10、行思坐想 | 谓不停地思考。 | 宋·袁去华《金蕉叶》:“行思坐忆,知他是,怎生过日。” |
11、行吟坐咏 | 吟:吟咏;咏:歌唱。走着念诵,坐着歌唱。形容到处都在读书。 | 《南史·郭祖深传》:“陛下昔岁尚学,置立五馆,行吟坐咏,诵声溢境。” |
12、坐无虚席 | 座位没有空着的。多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参加的人很多。 | 《太平广记·龙三·释玄照》:“他常常愿意讲授一千遍《法华经》,以利于他人。在山中开讲之后,虽然寒暑无常,山路险恶,但是来听讲的总是坐无虚席。” |
13、一坐一起 | 犹言一举一动。 | 《吴子·论将》:“观敌之来,一坐一起,其政以理,其追北佯为不及,其见利佯为不知,如此将者,名为智将。” |
14、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徒:空;羡:羡慕。坐着看那些钓鱼的人,空自有羡慕鱼儿的心情。指空想旁观不如实干。 | 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欲济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15、裹粮坐甲 | 携带干粮,披甲而坐。形容全副武装,准备迎战。 | 左丘明《左传 文公十二年》:“十二月戊午,秦军掩晋上军。赵穿追之,不及。反,怒曰:‘裹粮坐甲,固敌是求。敌至不击,将何俟焉?’” |
16、稠人广坐 | 坐:同“座”。指人很多的地方,即公共场合。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 |
17、行动坐卧 | 泛指人的举止和风度。 | 浩然《艳阳天》第52章:“把他这一程子的行动坐卧都摆出来看看,还不明白吗?” |
18、坐失良机 | 不主动及时行动而失去好机会。 | 清 昭槤《啸亭杂录 木果木之败》:“若不审敌势,坐失良机,使兵心至于溃败。” |
19、坐上琴心 | 指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 | 《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载,汉司马相如宴于临邛富人卓王孙家,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相如于座上以琴声传意,文君心悦,遂夜奔相如。 |
20、坐冷板凳 | 比喻因不受重视而担任清闲的职务。也比喻长期等候工作或长久地等待接见。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7回:“虽然也没有什么大进项,比起没有发达的时候,在人家坐冷板凳,做猢狲大王,已经天悬地隔了。” |
21、坐享其成 | 享:享受;成:成果。坐着不劳动而享受劳动成果。 | 明 王守仁《与顾惟贤书》:“闽广之役,偶幸了事,皆诸君之功,区区盖坐享其成者。” |
22、行坐不安 | 行:走。走也不是,坐也不是。形容心情焦躁不宁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5回:“瑜闻大惊,行坐不安。” |
23、安坐待毙 | 坐着等死。指不积极想办法,坐等灭亡。 | 明 李贽《焚书 复邓鼎石》:“惟是世人无才无术,或有才术矣,又恐利害及身,百般趋避,故亦遂因循不理,安坐待毙。” |
24、行思坐忆 | 走着坐着都在想。形容时刻在思考着或怀念着。 | 宋 袁去华《金蕉叶》:“行思坐忆,知他是,怎生过日。” |
25、如坐云雾 | 象坐在云里雾里。比喻头脑糊涂,不能辨析事理。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及有凶吉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 |
26、坐筹帷幄 | 坐在军帐里出谋划策。 | 《新唐书 郑畋传》:“坐筹帷幄,终能复国云。” |
27、坐拥百城 | 有一万卷书,胜似管理一百座城的大官。比喻藏书极丰富。 | 北齐 魏收《魏书 李谧传》:“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
28、坐不重席 | 坐不用双层席子。比喻生活节俭。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下》:“门外长荆棘,食不二味,坐不重席。” |
29、坐立不安 | 坐着站着都不安宁。形容烦躁、紧张的样子。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7回:“今日天使李俊在家,坐立不安。” |
30、走杀金刚坐杀佛 | 杀:程度深;金刚:佛的侍从力士;佛:佛教徒对释迎牟尼的简称。比喻劳逸苦乐不均。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1回:“不然,头里就赖他那两个,正是‘走杀金刚坐杀佛。’” |
31、任从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 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都信心十足,毫不动摇。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休养》:“中国有两句谚语:‘谁人背后无人说,那个人前不说人?’‘任从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
32、满坐寂然 | 坐:同“座”,座位。全场静悄悄的。 | 清·张潮《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
33、坐以待旦 | 旦:天亮。坐着等待天亮。比喻勤勉。 | 《尚书 太甲上》:“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旁求俊彦。” |
34、枕戈坐甲 | 以戈为枕,披甲而坐。形容常备不懈,时刻准备战斗。 | 唐·令狐德棻等《周书·文帝纪上》:“如其首鼠两端,不时奉诏,专戮违旨,国有常刑,枕戈坐甲,指日相见。” |
35、坐收渔利 | 比喻利用别人的矛盾;从中得到好处。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二》:“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
36、坐视不理 | 袖手旁观,不理不睬。 | 清·许奉恩《里乘》第三卷:“君职司爽鸠,应为民除害,坐视不理,将何以辞其责也?” |
37、坐卧不离 | 谓时刻相随。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八回:“琼英从小聪明,百伶百俐,料道在此不能脱生,又举目无亲,见倪氏爱他,便对倪氏说,向邬梨讨了叶清的妻安氏进来。因此安氏得与琼英坐卧不离。” |
38、坐知千里 | 坐在屋里而知晓千里之外的事情。形容具有远见卓识。 | 南朝·梁·任乧《奏弹曹景宗文》:“光武命将,坐知千里。” |
39、坐不安席 | 席:坐席。形容心中有事,坐立不安。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回:“祭足被囚于军府,甲士周围把守,水泄不通。祭足疑惧,坐不安席。” |
40、行思坐筹 | 见“行思坐想”。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娥》:“生行思坐筹,无以为计。” |
41、坐贾行商 | 贾:有固定店面的商人。指有固定店面的商人和转运贩卖的行商。 | 宋·范成大《题南塘客舍》:“君看坐贾行商辈,谁复从容唱渭城。” |
42、坐地分脏 | 原指盗贼就地瓜分偷盗来的脏物。现多指匪首窝主自己不动手而坐在家里分取同伙偷盗来的财物。 | |
43、坐井观天 | 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狭小;见识有限。 | 唐 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
44、稳坐钓鱼船 | 比喻不管发生什么变化,仍然沉着镇静。 | 俗谚:“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
45、坐戒垂堂 | 见“坐不垂堂”。 | 王闿运《哀江南赋》:“时清铸戟,坐戒垂堂。” |
46、坐耗山空 | 指只消费不生产,堆积如山的财富也要耗尽。 | 《塞上行·行纪·百灵庙战后行》:“家庭方面,自他调入蒙古之后,又无他人可以生产,坐耗山空,望他多多设法,以济家用。” |
47、坐镇雅俗 | 坐镇:安坐而以德威服人;雅俗:文雅和粗俗。安坐而可以威服风雅之士或流俗之人。 | 南朝·梁·任乧《为萧扬州荐士表》:“暕坐镇雅俗。弘益已多。” |
48、摇席破坐 | 见“摇席破座”。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2回:“且教他孝顺席尊众亲两套词儿着,你这狗才就这等摇席破坐的。” |
49、坐卧不安 | 坐不稳;睡不安。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 | 《坛经 行由品》:“房中思想,坐卧不安。” |
50、坐视不救 | 旁观别人的危难而不加救助。 | 宋 洪迈《夷坚志补 褚大震死》:“凶愎不孝,乡里恶之。母尝堕水中,坐视不救,有他人援之,后加詬骂而殴之。” |
51、一坐尽惊 | 谓满座皆惊服。 |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
52、坐吃山崩 | 只坐着吃,山也要空。指光是消费而不从事生产,即使有堆积如山的财富,也要耗尽。 | 《京本通俗小说 志诚张主管》:“在家中早过了一月有余,道不得坐吃山崩。” |
53、坐享其功 | 见“坐享其成”。 | 晋·袁宏《后汉纪·章帝纪下》:“鲜卑奉顺威灵,斩获北单于名王已下万计,中国坐享其功,而百姓不知其劳。汉兴功烈,于斯为盛。” |
54、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 | 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 蔡东藩《唐史演义》第三回:“俟关中平定,据险养威,看他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也不为迟呢?” |
55、因循坐误 | 因循:迟延拖拉;坐误:坐失。指情况有了变化,还照老一套办,因而耽误了事情。 | 曾朴《孽海花》第24回:“照这样因循坐误,无怪有名的御史韩以高约会了全台,在宣武门外松筠庵开会。” |
56、坐失事机 | 同“坐失机宜”。 | 王闿运《丁锐义传》:“坐失事机,谁执其咎。” |
57、坐树不言 | 《后汉书·冯异传》:“异为人谦退不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后因以“坐树不言”、“坐树无言”谓功高而不自矜。 | 《后汉书·冯异传》:“异为人谦退不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
58、坐而待旦 | 旦:天亮。坐着等天亮。比喻心情迫切。 | 《尚书 太甲上》:“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孟子 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
59、坐糜廪粟 | 糜:浪费;廪:米仓;粟:谷子,泛指粮食。坐着消耗国家的粮食,不干实事。 | 明·刘基《卖柑者言》:“坐糜廪粟而不知耻。” |
60、如坐针毡 | 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 《晋书 杜锡传》:“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