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朱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朱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弄粉调朱①谓以脂粉饰容。②喻雕琢辞藻。宋·周邦彦《丹凤吟》词:“弄粉调朱柔素手,问何时重握。”
2、朱榭雕阑朱:红色。形容楼阁漆红饰绿,建筑豪华富丽。清·蒲松龄《聊裔志异·绛妃》:“埋香瘗玉,残妆卸而翻飞;朱榭雕阑,杂佩纷其零落。”
3、朱衣点额朱:红色。指科举中选。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8卷:“年年科举,岁岁观场,不能得朱衣点额,黄榜标名。”
4、朱雀玄武朱雀:南方七星宿的总称。玄武:北方七星宿的总称。形容阵容整齐。西汉·戴圣《礼记·曲礼》:“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
5、被朱佩紫穿红袍,挂紫绶。指身为大官。《晋书·夏侯湛传》:“若乃群公百辟,卿士常伯,被朱佩紫,耀金带白,坐而论道者,又充路盈寝。”
6、红紫夺朱夺:强取;朱:朱红,正红色。用间色的紫色取代正色的朱红。比喻以邪夺正。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7、垂朱拖紫垂:挂下;朱:朱绂,官服上的带子;紫:紫色印绶。借指高官显宦。唐·崔颢《江畔老人愁》:“自言家代仕梁、陈,垂朱拖紫三十人。”
8、碧瓦朱檐碧瓦:青绿色的瓦;檐:屋檐。青色的瓦,红色的檐。形容建筑的华美。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4回:“雕梁画栋,碧瓦朱檐。”
9、朱盘玉敦珠盘:用珍珠装饰的盘子;玉敦:玉制的盛器。特指古代天子、诸侯歃血为盟时所用的礼器。《周礼 天官 玉府》:“若合诸侯,则共珠盘玉敦。”
10、朱文之轸轸:古代车后的横木,代指车。绘有朱红色文饰的车子。形容高官所乘车的精美华贵。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皓王龚传论》:“晨门有抱关之夫,柱下无朱文之轸也。”
11、朱楼翠阁朱:红色;翠:绿色。形容楼阁漆红饰绿,建筑豪华富丽。元·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三折:“他亲的是朱楼翠阁风流子,他敬的是白马红缨衫色新。”
12、朱唇粉面形容女子貌美。亦指美女。元·高明《琵琶记·牛氏归奴》:“绣屏前品竹弹丝,摆列的是朱唇粉面。”
13、红紫乱朱古以朱为正色,紫为杂色。红紫乱朱指杂色混乱正色。比喻邪道取代正道。《论语 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孟子注疏 赵岐 题辞》:“正涂壅底,仁义荒怠,佞伪驰骋,红紫乱朱。”
14、眩碧成朱比喻颠倒是非。明屠隆《彩毫记 知几引退》:“宫闱萋菲,眩碧成朱,圣主应投杼。”
15、滴露研朱见“滴露研珠”。明·叶宪祖《鸾鎞记·品诗》:“滴露研朱非草草,从容鉴定庶无尤。”
16、朱陈之好表示两家结成姻亲。唐·白居易《朱陈村》诗:“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
17、朱衣象笏朱衣:指主考官;笏:古代大臣朝见皇帝时拿的手板,用作记事。身着红袍,手执牙笏。形容仪态端庄肃敬。唐·韩愈《送殷员外便回鹘序》:“殷侯侑,自太常博士迁尚书虞部员外郎兼侍御史,朱衣象笏,承命以行。”
18、朱朱白白朱朱:花红的样子。红的红,白的白。指各色花木。唐·韩愈《感春三首》:“晨游百花林,朱朱兼白白。”
19、纡朱拖紫形容地位显贵。同“纡朱曳紫”。唐 白居易《岁暮寄微之》诗之三:“若并如今是全活,纡朱拖紫且开眉。”
20、傅粉施朱搽粉抹胭脂。指打扮得很妖艳。战国 楚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21、父紫儿朱紫:唐代三品以上的官服;朱:唐代五品以上的官服。指父子均为高官。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粱》:“一言之合,荣膺圣眷,父紫儿朱,恩宠为极。”
22、镂簋朱绂镂:刻;簋:盛食物的器具;朱:涂上红彩;绂:古代帽子的系带。用刻有花纹的簋和红色的帽带。形容生活的奢华。宋·司马光《训俭示康》:“管仲镂簋朱绂。”
23、朱唇榴齿榴:石榴。嘴唇红润,牙齿像石榴果实那样整齐。形容貌美丽。《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第十卷:“两行尽是女人,年方二八,美貌轻盈,星限柳眉,朱唇榴齿,桃脸蝉发。”
24、朱唇玉面指美女。隋·江总《杂曲》之三:“宝钗翠鬓还相似,朱唇玉面非一行。”
25、兼朱重紫谓兼任很多显耀官职。朱,朱衣;紫,紫绶。晋·葛洪《抱朴子·任命》:“服冕乘祒,兼朱重紫,则若固有之,常如布衣。”
26、朱槃玉敦珠槃:用珍珠装饰的盘子;玉敦:玉制的盛器。特指古代天子、诸侯歃血为盟时所用的礼器。《周礼·天官·玉府》:“若合诸侯,则共珠槃玉敦。”
27、恶紫夺朱紫:古人认为紫是杂色;夺:乱;朱:大红色,古人认为红是正色。原指厌恶以邪代正。后以喻以邪胜正,以异端充正理。《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28、看朱成碧将红的看成绿的。形容眼睛发花,视觉模糊。南朝 梁 王僧孺《夜愁》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
29、朱轓皁盖红色的车障,黑色的车盖。古代高官所乘的车子。亦借指高官。
30、纡朱怀金纡:系结;朱:朱绂,系印的红色丝带;怀:怀藏;金:金印。比喻做了大官。汉·扬雄《法言·学行》:“或曰使我纡朱怀金,其乐不可量也。”
31、搓粉团朱搓:手相摩;团:以手团弄;朱:朱红。隐喻男女欢爱。明·朱权《卓文君》第二折:“窃玉偷香,裁冰剪雪,搓粉团朱。”
32、朱弦玉磬弦:乐器上的丝弦;磬:古代一种打击乐器。指用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合奏的优美音乐。唐·刘禹锡《令狐相公见示杨少尹赠答兼命继声》诗:“两首新诗百字余,朱弦玉磬韵难如。”
33、皓齿朱唇皓:白色的样子;朱:红色。齿白唇红。形容女子容貌的娇美。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2回:“打扮粉妆玉琢,皓齿朱唇。”
34、近朱者赤朱:朱砂。靠近朱砂的变红。比喻接近好人容易使人变好。指外部环境具有很大影响。晋·傅玄《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35、碧瓦朱甍碧:青绿色;甍:屋脊。形容建筑物的华丽美观唐·杜甫《越王楼歌》:“孤城西北起高楼,碧瓦朱甍照城郭。”
36、朱颜绿发指青春年少。宋·沈遘《送句谌通判颖川》诗:“朱颜绿发出尘土,长缨高盖生清风。”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二回:“宋江看那女童时,但见:朱颜绿发,皓齿明眸。”
37、朱丹其毂毂:车轮中心的圆木,代指车轮。红色车毂。形容古代高官所乘华丽的车。汉·扬雄《解嘲》:“吾闻上世之士,人纲人纪,不生则已,生必上尊人君,下荣父母。析人之珪,儋人之爵,怀人之符,分人之禄;纡青拖紫,朱丹其毂。”
38、朱紫难别朱:红色。古代以朱色为正色,紫色为间色,比喻正邪、好坏。形容善恶不辩。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董允传》:“丞相亮将北伐,住汉中,虑后主富于春秋,朱紫难别,以允秉心公亮,欲任以宫省之事。”
39、朱颜绿鬓朱:红色。形容青春年少。宋·辛弃疾《洞仙歌·寿叶丞相》:“见朱颜绿鬓 ,玉带金鱼。”
40、调朱傅粉调弄、涂抹脂粉。喻刻意修饰。裘廷梁《伦白话为维新之本》:“此外汗牛充栋,效颦以为工,学步以为巧,调朱傅粉以为妍,使以白话译之,外美既去,陋质悉呈,好古之士,将骇而走耳。”
41、朱衣使者指科举考试官。明 陈耀文《天中记》卷三十八引《侯鲭录》:“欧阳修知贡举日,每遇考试卷,坐后常觉一朱衣人时复点头,然后其文入格。……因语其事于同列,为之三叹。尝有句云:'唯愿朱衣一点头。'”
42、白白朱朱朱:正红色。白的白,红的红。指色彩各异的花木。唐 韩愈《感春三首》诗:“晨游百花林,朱朱兼白白。”
43、朱口皓齿皓:白。鲜红的双唇,雪白的牙齿。形容容貌美丽。无名氏《杂事秘辛》:“目波澄鲜,眉抚连卷,朱口皓齿,修耳悬鼻,辅魇颐颔,位置均适。”
44、朱衣点头旧称被考试官看中。明·陈耀文《天中记》卷三十八引《侯鲭录》:“欧阳修知贡举日,每遇考试卷,坐后常觉一朱衣人时复点头,然后其文入格。……因语其事于同列,为之三叹。尝有句云:‘唯愿朱衣一点头。’”
45、白发朱颜颜:脸色。头发斑白,脸色通红。形容老人容光焕发。明 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二折:“绿衣黄里颠倒用,白发朱颜喜怒看。”
46、朱甍碧瓦红色屋脊,青绿色的琉璃瓦。借指华丽的建筑。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朱甍碧瓦,掩映着九级高堂;画栋雕梁,真乃是三微精舍。”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九卷“中间显出一座八角亭子,朱甍碧瓦,画栋雕梁。”
47、朱门绣户朱门:红漆大门;绣户:雕绘华美的门户。比喻富贵人家妇女的住处。也借指富贵人家。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封三娘》:“娘子朱门绣刻户,妾素无葭莩亲,虑致讥嫌。”
48、朱颜鹤发朱颜:红润的脸。红润的脸和像鹤羽毛一样白的头发。形容老年人精神焕发的样子。明·陶宗仪《辍耕录·道士寿函》:“一老道士者,朱颜鹤发,延至其室。”
49、画阁朱楼朱:红色。有彩绘装饰的红楼阁。形容建筑精巧华丽。明·康海《王兰卿》第一折:“我和你意相投,便住在草团中也胜似画阁朱楼。”
50、朱阁青楼指华美精致的建筑。宋 苏辙《黄楼赋》:“掁臂长啸,风动云兴;朱阁青楼,舞女歌童。”
51、朱楼绮户富丽华美的楼阁。明·张居正《赠国子马生行》:“不见当年许史家,朱楼绮户青云逼。一朝宠失门祚衰,堂前一一生荆棘。”
52、杨朱泣歧杨朱:人名。杨朱在十字路口哭泣。指对别人误入歧途而感伤。战国·赵·荀况《荀子·王霸》:“杨朱哭衢途:‘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
53、朱楼碧瓦指华丽的楼房。宋·王安石《寄题郢州白雪楼》诗:“朱楼碧瓦何年有,榱桷连空欲惊矫。”
54、绿鬓朱颜形容年轻美好的容颜,借指年轻女子。宋 晏殊《少年游》词:“绿鬓朱颜,道家装束,长似少年时。”
55、朱唇皓齿鲜红的双唇,雪白的牙齿。形容容貌美丽。战国楚·屈原《大招》:“朱唇皓齿,嫭以姱只。”
56、看碧成朱碧:青绿色;朱:大红色。把绿的看成红的。形容眼花不辨五色。宋·辛弃疾《水龙吟·寄题京口范南伯知县文官花》词:“倚阑看碧成朱,等闲褪了香袍粉。”
57、朱颜翠发同“朱颜绿发”。宋·周邦彦《西平乐》词:“追念朱颜翠发,曾到处,故地使人嗟。”
58、朱轓皂盖红色的车障,黑色的车盖。古代高官所乘的车子。亦借指高官。南朝 梁 江淹《萧太尉上便宜表》:“朱轓皂盖,古无滥秩。”
59、杨朱泣岐《荀子·王霸》:“杨朱哭衢途曰:‘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杨朱为此而哭泣。后常引作典故,用来表达对世道崎岖,担心误入歧途的感伤忧虑,或在歧路的离情别绪。《荀子·王霸》:“杨朱哭衢途曰:‘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杨朱为此而哭泣。
60、调朱弄粉调弄脂粉,打扮妆饰。宋·朱淑真《恨别》诗:“调朱弄粉总无心,瘦觉宽馀缠臂金。”